精选内容
-
房室交接处逸搏心律简介
摘要: 3次或以上连续出现的房室交接处逸搏称为房室交接处逸搏心律(A-V junctional escape rhythm)。常见于窦房结自律性减低或Ⅱ度以上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时。 3次或以上连续出现的房室交接处逸搏称为房室交接处逸搏心律(A-V junctional escape rhythm)。常见于窦房结自律性减低或Ⅱ度以上窦房或房室传导阻滞时。亦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病窦综合征,麻醉过程、洋地黄、奎尼丁等药物中毒,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 心电图示心率慢而规则,每分钟40~60次,房室交接处冲动控制心房和心室活动时,P波不见或呈房室交接处型,即在Ⅱ、Ⅲ、aVF导联中倒置,aVR中直立。QRS波群形态与窦性时相同。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主要取决于前向与逆向传导的相对时间关系,P波可能在QRS波群之前、中或后。 房室交接处冲动控制心室活动,而窦房结或心房异位起搏点控制心房活动时,心室被房室交接冲动激动,处于不应期,对下传的窦房结冲动不能应激;同样,逆传的房室交接处冲动,也不能使处于不应期的心房应激,房室各自独立活动,相互干扰冲动的传导,形成了房室分离的现象,称为干扰性房室分离。有时个别窦房结冲动可在心室脱离不应期时下传激动心室,形成心室夺获;同样,个别房室交接处冲动逆传使脱离不应期的心房激动时可形成心房夺获。当一次逸搏和一次夺获交替出现时,称为逸搏夺获二联律。干扰性房室分离大多短暂,本身无重要临床意义,但常使心电图复杂化。干扰性房室分离在一段较长时期内有或无夺获的分别称为不全性和完全性干扰性房室分离。窦房结或心房异位起搏点控制的活动完全不能下传时,与房室交接处心律形成的房室分离现象称为非干扰性房室分离。 逸搏和房室交接处心律的临床意义决定于其病因和基本心律。由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窦率过缓所致的短暂发作,大多无重要性,持久发作提示有器质性心脏病或药物引起窦房结功能低下或房室传导障碍,治疗针对病因,心率过缓或伴心室停搏等逸搏功能障碍者,应考虑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关键词: 心律失常 逸搏心律 冠心病 心肌炎 房室交接
肖明第医生的科普号2012年03月09日 4666 0 1
相关科普号
肖明第医生的科普号
肖明第 无职称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
心血管外科
615粉丝341.9万阅读
佟润国医生的科普号
佟润国 主任医师
廊坊市中医院
心脑电科
36粉丝11.6万阅读
刘旭医生的科普号
刘旭 主任医师
上海市胸科医院
心内科
1.7万粉丝67.8万阅读
-
推荐热度5.0郑黎晖 主任医师阜外医院 心律失常一病区
房颤 143票
心律失常 116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38票
擅长:房颤,血管迷走性晕厥,室上速/室早/房扑/房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
推荐热度4.9陈松文 副主任医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部) 心内科
房颤 202票
心律失常 115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4票
擅长:1.运用导管消融(国家卫健委介入培训导师,包括射频消融、冷冻消融、脉冲消融等)治疗各类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房颤、室速、房速、室上速、室早、房早等;熟练应用零射线技术进行射频消融。 2.起搏器植入(国家卫健委介入培训导师)治疗,如病窦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的起搏治疗、心脏再同步治疗(三腔起搏器CRT)治疗心力衰竭、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包括皮下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以及心电事件记录仪等;希浦系统起搏等生理性起搏器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等。 3.心源性脑卒中的防治:抗凝治疗、左心耳封堵术预防房颤卒中等相关治疗。 4.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病的治疗。 5.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射频消融治疗。 -
推荐热度4.8赵亮 主任医师上海市胸科医院 心内科
房颤 220票
心律失常 86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45票
擅长:心律失常诊治,尤其擅长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预激综合征、心房扑动、房性早搏的导管消融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及病窦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的起搏器的植入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