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谢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葡萄糖脑苷脂酶 (GBA) 基因变异,导致脂质在肝、脾、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的溶酶体中蓄积,从而导致受累组织器官出现病变。
本病好发于少年儿童,7 岁以下居多。
根据神经系统是否受累,可以将戈谢病主要分为非神经病变型(I 型)及神经病变型(Ⅱ 型及 Ⅲ 型)。主要症状有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人、肝脾进行性肿大、鱼鳞样皮肤改变、神经系统病变、骨折等。
戈谢病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葡萄糖脑苷脂酶 (GBA) 基因变异,导致脂质在肝、脾、骨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巨噬细胞的溶酶体中蓄积,从而导致受累组织器官出现病变。
本病好发于少年儿童,7 岁以下居多。
根据神经系统是否受累,可以将戈谢病主要分为非神经病变型(I 型)及神经病变型(Ⅱ 型及 Ⅲ 型)。主要症状有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人、肝脾进行性肿大、鱼鳞样皮肤改变、神经系统病变、骨折等。
本病是由于葡萄糖脑苷脂酶 (GBA) 基因突变,导致脂质在细胞和某些器官中积聚引起的。
戈谢病的症状与脂质在身体不同部位的积聚有关,会有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人、肝脾进行性肿大、鱼鳞样皮肤改变、神经系统病变、骨折等表现。
生长发育落后:戈谢病患儿一般会出现生长发育落后于同龄人的现象,表现在体格、运动、语言、智力、心理各方面。
脾肿大、肝肿大
肝脾进行性肿大,尤其以脾大更为明显,一般情况下家属不易察觉,多于肿大程度发展至较重时,或者在做其他检查治疗时才发现。
患儿常出现脾功能亢进的症状,如出血、疲劳、眼睑苍白等。
皮肤改变:皮肤干燥、粗糙,伴有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外观像鱼鳞的鱼鳞样皮肤改变,暴露部位皮肤可见棕黄色斑。
神经系统病变:中枢神经系统受侵犯时,出现意识改变、语言障碍、行走困难、惊厥发作等。
眼部病变:眼部受侵犯时,可出现眼球运动失调、水平注视困难、斜视等表现。
肺部病变:肺部受侵犯时,可有咳嗽、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等表现。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戈谢病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没有办法预防,只能通过产前咨询和诊断来预防患儿的出生。
本病主要依靠患病史问诊、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戈谢病无法治愈,治疗的目的为缓解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主要治疗方法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贫血
可以补充维生素和铁剂,预防继发感染。
必要时输血,以纠正贫血或血小板减少。
骨骼病变
可以选择止痛、理疗、处理骨折、人工关节置换等疗法。
可以辅助使用钙剂,如葡萄糖酸钙、乳酸钙、枸橼酸钙等,以及双磷酸盐,如阿仑膦酸钠、利塞膦酸钠等治疗骨质疏松。
酶替代治疗:是目前最有效且选择最为广泛的治疗方法。但只适用于 Ⅰ 型患者,对 Ⅱ 型和 Ⅲ 型患者无效。
用人工合成的酶替代体内缺乏的酶,可以纠正贫血、血小板减少的症状,使肝、脾体积回缩,体格发育,骨痛缓解,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伊米苷酶是目前国内唯一可获得的戈谢病特异性治疗药物。
主要缺点是需要静脉给药,且对神经相关的症状无法缓解,花费较高,并需终生使用。
底物减少治疗:可以减少体内脂肪物质的产生,适合有残存酶活性者。但仅适用于成人,不适用于儿童。
此法的相关药物尚未在中国药监部门进行适应证申请或获得审批。
常用的药物有美格鲁特、依利格鲁特,主要副作用是恶心、腹泻。
骨髓移植:异体骨髓移植治疗能使酶活力上升,肝、脾缩小,戈谢细胞减少,但手术危险性与疗效须慎重衡量考虑。
脾切除手术
巨大脾脏或脾功能亢进症状明显者,可考虑脾切除。通常是在其他治疗无效时的最后选择。
全脾切除后虽可减轻腹部负担,减轻贫血和出血倾向,但有加速肝大及骨骼破坏的可能。因此,应该尽量延迟手术,必要时,可考虑部分脾切除术。
脾切除术后仍然需要对肝、肺、骨骼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定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