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是指由于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股骨导致的骨折。可分为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干骨折。
- 股骨颈骨折:多在站立或行走时跌倒发生,属间接暴力,低能损伤。老年人多见。
- 股骨转子间骨折: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多为粉碎性骨折。老年人多见,平均年龄较股骨颈骨折高。
- 股骨干骨折:由强大的直接或间接暴力所致,青年人多见,男性多于女性。
主要症状有局部肿胀、疼痛、肢体短缩畸形和功能障碍。
股骨骨折是指由于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股骨导致的骨折。可分为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干骨折。
主要症状有局部肿胀、疼痛、肢体短缩畸形和功能障碍。
本病是由于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作用于股骨引起的,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下述人群更容易发生股骨骨折,需加以注意:
股骨骨折后引起局部肿胀、疼痛、肢体短缩畸形和功能障碍是股骨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
局部疼痛:局限于骨折部位,可放射至膝关节。
局部肿胀:髋部及股骨多见,但股骨颈骨折位于关节囊内,肿胀多不明显。
瘀斑:皮下可出现瘀斑、青紫。多见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位于大腿近端外侧。
功能障碍:不能站立、行走,下肢活动受限。
下肢畸形、缩短:
肢体股骨颈骨折可见下肢外旋、短缩畸形。
股骨转子间骨折外旋、短缩更为明显,典型者外旋畸形可达 90°。
股骨干骨折可见短缩畸形,有骨擦感。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本病主要是股骨受到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引起引起的,可以通过下列方法进行预防:
本病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均建议手术治疗,除非患者存在绝对禁忌症或患方拒绝。股骨干骨折根据患者是否成年、骨折是否移位可以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股骨颈骨折:牵引治疗。
股骨转子间骨折:持续骨牵引治疗。
股骨干骨折:儿童和成人股骨干骨折的治疗有所不同。
股骨颈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干骨折
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后,应早期进行康复训练及功能锻炼,有益于骨折后患肢功能的康复。股骨干骨折往往损伤暴力较重,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合理康复训练。康复锻炼需要根据个体的情况,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以下康复方案仅供参考。
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术后。
股骨颈骨折或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术后。
股骨颈骨折预后不佳,尤其是大于 65 岁的老年患者,骨折不易愈合,易发生股骨头坏死。
股骨转子间骨折很少发生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但其发生年龄更高、活动能力更差,更容易发生全身并发症而导致预后不良。
股骨干骨折多发生在青壮年,经及时有效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但如有软组织损伤严重、骨折粉碎严重者,可能会影响治疗周期及患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