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膜瘤是指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或硬脊膜纤维细胞的良性椎管内肿瘤。
50~70 岁为本病高发年龄,女性占比 80% 左右,部位以胸段最为多见。
主要症状为脊柱区及下肢疼痛、下肢运动能力下降,下肢肌肉萎缩,大小便失禁。
脊膜瘤是指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或硬脊膜纤维细胞的良性椎管内肿瘤。
50~70 岁为本病高发年龄,女性占比 80% 左右,部位以胸段最为多见。
主要症状为脊柱区及下肢疼痛、下肢运动能力下降,下肢肌肉萎缩,大小便失禁。
脊膜瘤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相关。
遗传:神经纤维瘤病 2 型(常表现为合并多个脊膜瘤、脑膜瘤或神经鞘瘤)是一种基因病,患本病的患者一生可能会罹患一个,甚至多个脊膜瘤。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脊膜瘤,需加以注意:
患者初期症状可能不明显,但随着肿瘤的增大,可出现逐渐加重的脊柱区及下肢疼痛、下肢无力、肌萎缩、运动能力下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
本病如果不及时治疗,肿瘤逐渐增大,压迫脊髓及神经根,使脊髓支配的肿瘤平面以下的区域运动感觉功能出现异常,甚至可能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出现颅内压增高、脑积水等症状。
本病发病机制不明,故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脊膜瘤的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如若没有明显的症状,可选择择期手术;如若出现明显神经受累的症状,应尽早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