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好大夫在线 > 词条 > 进食障碍 >

进食障碍介绍,什么是进食障碍

介绍

进食障碍主要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心理紊乱行为为特征,伴有显著体重改变和/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

青少年和青年是进食障碍的高发人群,而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可能会出现的症状有暴饮暴食、饭后呕吐、使用泻药、过度锻炼、反刍食物(反复出现食物反流,及再次咀嚼部分已消化的食物)、营养不良等。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吃不饱”的孩子

蒋泽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发病原因

基本病因

目前,进食障碍的确切原因还不清楚。与其他精神疾病一样,可能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例如:

  • 遗传学:某些基因可能会增加患上饮食失调的风险。双生子研究发现,神经性厌食症的遗传率在 33%~84% 之间,而神经性贪食症在 28%~83% 之间。亲属中有进食障碍者,则患此病的几率比正常人群多 8 倍。

  • 生物学:生物因素可能在进食障碍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例如,大脑内化学物质的变化。

  • 心理和情感障碍:患有饮食失调症的人可能会有心理和情感上的问题,患者可能具有完美主义、复杂的人际关系,且更加冲动。

  • 家庭压力:家庭在进食障碍的影响因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家庭的负向影响是引发和维持进食障碍的主要原因。进食障碍患者的家庭具有一些共性:
    厌食症患者的家庭观念强调完美、避免伤害、情感克制、行为适当和对异议的容忍。

    贪食症患者的家庭易表现出可变性、激动情绪、矛盾和负性情感。

高危人群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进食障碍,需加以注意:

  • 年龄:进食障碍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但是十几岁和二十出头的人群中,发生率较高。对于反刍障碍来说,这种疾病在婴儿期或有智力障碍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 性别:对于青少年来说,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患上进食障碍。
  • 家族史:如果在家族中,父母或兄弟姐妹曾经有过进食障碍,那么其家族成员患病的风险会更高。
  • 其他精神障碍:有进食障碍的人通常都存在焦虑症、抑郁症或强迫症的病史。
  • 节食和饥饿:节食是导致进食障碍的一个危险因素。这是因为,饥饿会影响大脑、情绪变化、思维僵化、焦虑和食欲下降。有强有力的证据表明,饮食失调的许多症状实际上是饥饿的症状。饥饿和减肥可能会改变大脑工作方式,使进食障碍长期存在,患者很难恢复到正常的饮食习惯。
  • 压力:无论是去上大学、搬家、找到一份新工作,还是家庭或人际关系问题,改变都会给人们带来压力,这可能会增加患上进食障碍的风险。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吃不饱”的孩子

蒋泽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症状表现

进食障碍有不同的类别,其症状也有所不同。常见的进食障碍类别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暴食症,其他类别包括反刍性障碍和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等。

典型症状

神经性厌食症

  • 体重:体重异常低,患者会竭尽全力控制自己的体重和体型。
  • 对体重增加产生强烈恐惧:患者会过度限制热量摄入或者采用其他方法来减肥,例如,过度运动、使用泻药排便或减肥辅助食品、饭后催吐等。
  • 对体重或体型的扭曲认识:即使患者的体重过低,仍然会努力减肥,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威胁到生命。

神经性贪食症

  • 体重:体重正常或超重。
  • 缺乏对饮食的控制:暴饮暴食、短时间内吃大量的食物。
  • 以不健康的方式减少卡路里:患者可能会由于内疚、羞愧以及对暴饮暴食导致体重增加的强烈恐惧,产生强迫呕吐、锻炼过度、使用泻药等方式来减少卡路里。

暴食症

  • 体重:正常体重,超重或肥胖。
  • 缺乏对饮食的控制:经常暴饮暴食,即使不饿,患者也可能会吃得很快或者比预想吃得多;即使已经吃得很饱,患者也可能会继续吃下去。
  • 周期:必须在 3 个月内,平均每周至少发生一次暴饮暴食。
  • 没有弥补暴食的行为:患者可能会对自己的行为和所吃的食物数量感到内疚、恶心、羞愧。但是,他们并不会试图通过过度运动或排便,来弥补这种行为。

反刍障碍

  • 反刍食物:患者可能会在进食后不断地反刍食物,一般没有恶心或呕吐的现象。有时,反刍的食物会被重新咀嚼、翻个面或吐出来。
  • 营养不良:如果食物被吐出来,或者为了防止这种行为而吃得少,这种紊乱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

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

  • 对食物丧失兴趣:患者对吃没有兴趣,可能不吃具有某些特征的食物,比如具有某种颜色、质地、气味或味道的食物。患者也可能会担心吃东西的后果,例如,担心窒息。
  • 营养不良:这种疾病会导致患者的营养不足、体重显著下降,从而造成健康问题。

并发症

进食障碍越严重、持续时间越长,患者会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抑郁和焦虑、自杀想法或行为、身体发育问题等严重并发症。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如何识别神经性贪食症和焦虑引起的食欲增加?

张勇 天津市安定医院 心境障碍科 主任医师

如何预防

进食障碍一旦形成,要进行纠正就相当困难了。因此,在这一障碍形成前,就应该采取干预措施。对于进食障碍的预防,可以采用三级预防模型。这一干预模式主要是针对正常人群、亚临床个体和进食障碍个体。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预防:

  • 一级预防:干预应该在疾病发生以前就开始进行,直接关注于疾病的危险因素。家庭方面,家长可以利用与孩子相处的时间,给他们传播正确的观念和知识,例如,纠正孩子的误解,告诉孩子选择不健康饮食会有很大的风险,让孩子知道节食的坏处,并鼓励均衡饮食。
  • 二级预防:主要是在门诊或社区机构内进行。家长可以寻求儿科医生或儿童保健科医师的帮助,了解合适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 ,防止过分关注自身的体重和节食。
  • 三级预防:是对已发生进食障碍的个体进行治疗, 心理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目前,针对进食障碍的主要心理治疗方法有:认知行为治疗、心理教育、自助技术和家庭治疗。
检查

本病主要依靠身体检查、心理评估、心理测试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 身体检查:体格检查和某些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
  • 心理评估:医生或心理治疗师可能会询问患者的想法、感受和饮食习惯,还可能需要做一些心理自评问卷。
  • 心理测试:患者可能还需要做一些更专业、也更复杂的心理测试,以确定是否存在与进食障碍有关的任何并发症。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你是否可能患上了进食障碍?

陈珏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心理咨询科 主任医师

治疗方式

进食障碍治疗原则是纠正营养不良,增加体重,同时采取药物和心理治疗等综合治疗。

一般治疗

根据患者情况摄入高热量饮食或/和静脉营养,足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增加食欲,恢复营养状态。

药物治疗

药物不能治愈进食障碍。然而,某些药物可以帮助患者控制暴饮暴食、排便的冲动,或者控制对食物和饮食的过度关注。抗抑郁药物和抗焦虑药物等可能有助于缓解抑郁或焦虑的症状,这些症状往往与饮食失调有关。

心理治疗

可以帮助患者学会如何用健康的习惯代替不健康的习惯。主要包括:

  • 认知行为疗法:常用于进食障碍的治疗,尤其是贪食症和暴食症。患者需要学习如何监控和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和情绪,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健康的方法来应对压力。
  • 家庭治疗:主要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家庭其他成员也要参与进来,并确保孩子或其他家庭成员遵循健康的饮食模式。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饮食失调的药物治疗

包祖晓 台州医院 医学心理科 副主任医师

注意事项

为了成功克服进食障碍,您可以试着把以下步骤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 坚持治疗计划:不要偏离饮食计划,而要遵循医生的建议,坚持你们一起设定的治疗计划,并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和锻炼。
  • 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一般建议从食物中获取大部分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但如果医生判断你的某些营养元素摄入不足,可能会建议你适当使用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
  • 不要强迫自己经常称体重或照镜子:这可能导致您继续保持不健康习惯。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吃不饱”的孩子

蒋泽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精神科 主任医师

预后
  • 半数以上的神经性厌食症患者能够痊愈。
  • 神经性贪食症患者由于其营养状态良好,基本不会致死。
  • 多数患者的暴食及暴食后抵消行为往往会持续数年,之后这一过程逐渐趋向慢性化,表现为间接性的复发与缓解交替,缓解期达一年以上的患者预后良好。
  • 达到住院标准的进食障碍患者和被诊断为重度营养不良的患者死亡率高于 10%。
推荐医生 143位 推荐医院 10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