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妊娠并发症,主要特征为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异常增生、间质水肿,形成大小不一、充满液体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因而俗称为“葡萄胎”,典型症状为停经后阴道流血。
根据染色体核型、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葡萄胎可分为两种类型:
- 完全性葡萄胎:宫腔内没有胎儿或胚胎组织,整个宫腔充满水泡样组织。
- 部分性葡萄胎:宫腔内有胎儿或胚胎组织存在,仅部分绒毛呈水泡状,即胎儿与葡萄胎共同生长。胎儿多死亡,有时可见较孕龄小的活胎或畸胎,极少有足月儿诞生。
葡萄胎是一种比较少见的妊娠并发症,主要特征为妊娠后胎盘绒毛滋养细胞的异常增生、间质水肿,形成大小不一、充满液体的水泡,水泡间借蒂相连成串,形如葡萄,因而俗称为“葡萄胎”,典型症状为停经后阴道流血。
根据染色体核型、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葡萄胎可分为两种类型:
葡萄胎是由于异常受精卵发育而形成:完全性葡萄胎的染色体核型为二倍体,全部染色体来自父方;部分性葡萄胎的染色体核型为三倍体,多余一组染色体也来自父方。此外,营养状况、社会经济因素、既往葡萄胎史、年龄、流产史和不孕史等是葡萄胎的高危因素。
葡萄胎是一种异常的妊娠,早期症状类似正常妊娠,随后出现类似先兆流产的症状。部分性葡萄胎可有完全性葡萄胎的大多数症状,但一般程度较轻。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部分葡萄胎可发生恶变,进展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葡萄胎发生的确切原因尚未完全清楚,所以很难预防。停经后应至正规医院就诊,判断是正常怀孕还是发生了其他疾病。
本病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葡萄胎一经确诊,应及时清宫,清除病灶,并将刮出的病灶进行病理检查,清除后定期复查,部分还需要化疗预防恶变。
化疗:对于有高危因素和随访困难的完全性葡萄胎患者,可给予预防性化疗,但不作为常规推荐。
一般选用甲氨蝶呤(MTX)、氟尿嘧啶(5-FU)、放线菌素-D 或更生霉素等单一药物,采用多疗程治疗直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达到阴性。
大多数葡萄胎治疗过程是良性的,可经清宫治愈,治愈后仍可正常生育。也有一部分葡萄胎清宫后会恶变,进展为侵蚀性葡萄胎或绒毛膜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