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克力囊肿,又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卵巢内生长,随着月经周期而出血,形成存在陈旧性积血的囊肿。囊肿内容物通常呈咖啡色,黏稠如糊状,像巧克力样,因此俗称“卵巢巧克力囊肿”。
多见于 25~45 岁生育年龄妇女,发生率为 10%~15%,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
巧克力囊肿,又称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由于异位的子宫内膜在卵巢内生长,随着月经周期而出血,形成存在陈旧性积血的囊肿。囊肿内容物通常呈咖啡色,黏稠如糊状,像巧克力样,因此俗称“卵巢巧克力囊肿”。
多见于 25~45 岁生育年龄妇女,发生率为 10%~15%,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升高趋势。
卵巢巧克力囊肿的病因仍未完全阐明,目前有多个学说/猜想,包括: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巧克力囊肿,需加以注意:
患者主要表现为盆腔疼痛、月经异常和不孕,症状特征大多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有 25% 患者无任何症状。
由于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多因素起作用,预防作用有限。针对发现的某些高危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可能减少本病的发生。
医生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如下腹痛、痛经、不孕),妇科查体(如触摸到下腹部肿物),以及超声、CT、磁共振(MRI)等影像学检查,医生即可初步诊断卵巢巧克力囊肿;腹腔镜探查并活检是确诊该病的标准方法。
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治疗目的是消除病灶、缓解症状、促进生育、防范复发,通常以腹腔镜诊断后手术 + 药物为标准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年龄、症状、分期、生育要求及患者意愿而定。
卵巢巧克力囊肿的药物治疗以缓解症状、提高手术疗效、延缓复发为主要目的。临床常见用药如下:
卵巢巧克力囊肿的治疗首选手术,手术指征包括:(1)卵巢巧克力囊肿直径 ≥4cm;(2)合并不孕;(3)痛经药物治疗无效。且相比于传统开腹手术,目前多推荐腹腔镜手术。其具体方式如下:
除行根治性手术(完全切除病灶及子宫、附件)外,其余治疗方法复发率较高。复发率与病情轻重、治疗方法、时间长短相关,一些病情较严重的患者,手术后 5 年复发率可达 40% 以上。
单纯药物治疗复发率远高于手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