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萎缩是各种疾病、外伤或先天因素导致的肾单位受损,使整个肾脏出现体积缩小的病理状态,是在同一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下的肾脏体积相对偏小或明显缩小,绝大多数伴有肾功能异常,很多情况下是终末期肾病的表现。
肾萎缩是各种疾病、外伤或先天因素导致的肾单位受损,使整个肾脏出现体积缩小的病理状态,是在同一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下的肾脏体积相对偏小或明显缩小,绝大多数伴有肾功能异常,很多情况下是终末期肾病的表现。
肾萎缩的病因非常复杂,各种原发疾病、先天发育因素、外伤等均可导致肾萎缩。
根据其原发病或者诱因的不同,以及病情进展程度的不同,肾萎缩可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
单侧肾萎缩以及轻度肾萎缩,因健侧肾脏功能正常,临床症状往往比较轻微且没有特异性,甚至没有任何症状,多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
各种肾脏疾病如慢性肾脏病、肾脏梗阻、外伤等导致的双侧肾萎缩,根据原发疾病的不同,会出现各种严重症状:
全身系统症状:全身水肿、高血压、腰背部疼痛等。
泌尿系统症状:血尿、蛋白尿、尿路感染、少尿甚至无尿等。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高血压、肾衰竭。
积极治疗原发性肾脏疾病,可以起到有效的预防肾萎缩的作用。 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定期测量肾脏大小,可以帮助监测病变进展,早期发现肾脏大小的异常,对于及时治疗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体积缩小是诊断肾萎缩的重要指标,但并非绝对指标。正常人肾脏的大小有一定变异,且在 39 岁之前,肾脏可逐渐长大,40 岁以后随着年龄增加逐渐减小。
肾萎缩时肾脏的血流灌注量减少,肾血管出现废用性退变萎缩,伴有肾功能异常。目前确诊本病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结果。
多数情况下肾萎缩不可逆转,治疗重点在于寻找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因,保护现有肾脏功能,延缓疾病进展。
如双侧肾萎缩严重,进展至终末期肾病,往往预后不佳,治疗效果也差。如肾脏测量值略小或接近正常,肾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则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