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流产指怀孕 28 周内,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可伴有阵发性腹痛,但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无妊娠物排出。
先兆流产是自然流产的最早期,主要症状有阴道流血和腹痛。
先兆流产指怀孕 28 周内,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可伴有阵发性腹痛,但宫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无妊娠物排出。
先兆流产是自然流产的最早期,主要症状有阴道流血和腹痛。
本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胚胎因素:胚胎染色体异常是先兆流产的最常见原因。夫妇中只要有一人染色体异常,就可以传至子代,可能导致流产或反复流产。
母体因素
不良习惯:如吸烟、酗酒、过量饮用咖啡或吸毒。
全身性疾病:如感染、贫血、慢性肾炎、严重营养不良等。
内分泌异常: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卵巢的功能失调。
免疫功能异常: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等。
子宫缺陷:如子宫畸形、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粘连等。
创伤刺激:如外伤、手术、性交过度、过度恐惧、忧伤、愤怒、精神创伤等。
环境因素:过多接触放射线和砷、铅、甲醛、苯、氯丁二烯、氧化乙烯等化学物质,均可能引起流产。
本病的典型症状为阴道出血和腹痛。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本病病因比较复杂,有些先天因素无法预防。以下方法或许会对降低发生先兆流产的风险有所帮助: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体征,产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血常规:可帮助判断出血程度及有无感染。
尿、血 hCG 测定:
尿 hCG 水平动态测定:可快速明确是否妊娠。
血 hCG 水平动态测定:可进一步判断妊娠预后。
B 超:超声检查可明确妊娠囊的位置、形态及有无胎心搏动,确定妊娠部位和胚胎是否存活,以指导医生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
先兆流产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自我调整:卧床休息,调整心态、避免过度紧张。
病因治疗
若为黄体功能不足,可补充黄体酮。
若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补充甲状腺片。
若为子宫畸形或肌瘤,则应在准备怀孕前进行整形手术。
全身性免疫疾病应在孕前给予对症治疗,待机体条件改善后再怀孕。
保胎药
早期先兆流产(妊娠 12 周之前)
一般首选口服用药,例如地屈孕酮;也可采用肌内注射黄体酮;或阴道用黄体酮,例如微粒化黄体酮或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
当临床症状改善直至消失,B 超检查提示胚胎存活,可继续用药 1~2 周后停药或持续用药至孕 8~10 周。
若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加重、B 超检查提示难免流产,应停药并终止妊娠。
晚期先兆流产(妊娠 13 周~28 周)
一般选择口服、肌注或阴道局部使用黄体酮治疗。
先兆流产的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 1~2 周。
有晚期复发性流产病史的孕妇应继续用药至孕 28 周。
抗生素:
出血时间较长者,医生可能会选择对胎儿毒性作用较小的抗生素预防感染,如青霉素等。
若病情不断进展,无法挽回,则应及时终止妊娠,尽可能使胚胎和胎盘组织完全排出。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有:
本病预后较好,大部分经过休息或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可继续妊娠。
少部分会导致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