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膝关节炎症状往往进展缓慢,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畸形等,导致患者不能灵活活动,严重者可完全无法行动。主要发生在成人,女性多于男性,年纪越大越高发。
膝关节炎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膝关节炎症状往往进展缓慢,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出现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畸形等,导致患者不能灵活活动,严重者可完全无法行动。主要发生在成人,女性多于男性,年纪越大越高发。
膝关节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病与患者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因素等有关,其特征是膝关节软骨原发性或继发性退行性变及骨质增生。
原发性膝关节炎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在已知的多个致病因素中,高龄和超重是已明确的两个主要致病因素。
一般认为原发骨关节炎是由全身或局部的综合因素所致,如软骨营养和代谢失常、应力不平衡、累积的微小创伤或关节负荷过重等。
继发性膝关节炎
一般是在原发疾病基础上发生的继发性改变。常见原发病因包括:先天性关节畸形、关节面不平整、损伤、机械磨损、代谢性疾病、关节不稳定、感染等。
膝关节炎症状往往进展缓慢,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明显。随着病程发展,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肿胀、畸形、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
关节疼痛
关节疼痛是绝大多数患者就诊的第一主诉。
关节活动受限
除了上述表现,本病还可能会出现下列症状:
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预防关节炎的加重:
本病主要依靠临床表现以及放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评估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实验室检查:
影像学检查:
膝关节炎治疗的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需求,目标和价值进行个体化制定。可能需要尝试不同的药物、锻炼及器械搭配。目前的治疗作用是缓解症状以及减慢其进一步恶化。治疗方式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等方法,目的在于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以及改善关节损伤过程。
用拐杖或手杖辅助活动,减少关节的负重,同时应避免过度的大幅度活动。
局部外用药物:在使用口服药物前,建议早期患者先选择局部外用药物,尤其是老年人。
可使用各种消炎止痛类药物的凝胶贴膏、膏剂、贴剂等,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
局部外用药物可迅速、有效缓解关节的轻、中度疼痛,其胃肠道不良反应轻微,但需注意局部皮肤不良反应的发生。
口服药物:口服药物由胃肠道吸收,作用强于外用药物,同时毒副作用也相对较大。常用口服药物包括:
非甾体抗炎药(塞来昔布、艾瑞昔布、依托考昔等)
阿片类镇痛药
抗焦虑药(普瑞巴林、多塞平与阿米替林)
中成药
缓解关节疼痛肿胀的药物(氨基葡萄糖、双醋瑞因等)
关节腔注射药物:该方法需要进行关节腔穿刺注入药物。
常用注射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玻璃酸钠等。
注入药物具有润滑、抗感染、软骨修复等功能,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但该方法是有创性治疗,可能会增加关节感染的风险,需谨慎选择。
肛门栓剂:具有吸收快、起效快的特点。常用的是非甾体抗炎药,用于不便口服药物的患者。
静脉输入:限于正规医疗机构内使用。具有起效快、调整剂量方便,用于不便口服药物的患者,多用于围手术期。
在基础治疗及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病情恶化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术后的康复非常重要:
一般锻炼包括:
膝关节炎为逐渐进展的慢性疾病,经过规范治疗可以缓解病情的发展,减轻症状并保持良好的膝关节功能。终末期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术后大多数骨关节炎患者可正常进行日常工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