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因围生期(一般是从妊娠第 28 周开始,至出生后 7 天)窒息而导致脑发生缺氧缺血性损害,表现为一系列脑病的症状,部分患儿可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指因围生期(一般是从妊娠第 28 周开始,至出生后 7 天)窒息而导致脑发生缺氧缺血性损害,表现为一系列脑病的症状,部分患儿可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本病主要是由于新生儿产前缺氧引起的,其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需加以注意:
本病常见症状为有严重的宫内窘迫或出生时重度窒息史,出生后 12~24 小时内即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障碍、四肢松软或紧绷、拥抱反射异常、吸吮动作减少、惊厥或呼吸衰竭、瞳孔扩大或缩小等脑干受损表现等。
少数患儿在宫内已发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出生时症状不明显,但生后数周或数月逐渐出现神经系统受损症状和体征。
本病症状可因新生儿日龄、脑损伤严重程度及脑损伤持续时间而有所不同,根据病情轻重,患儿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
本病可能会引起颅内出血,后期可能会有脑瘫、癫痫等,如果伴随有出血症状,可能还会有脑积水等并发症。
防治围生期窒息是预防本病的主要方法。
本病主要依靠产科病史、新生儿的神经系统症状,以及头颅彩超或磁共振等检查进行诊断,同时具备以下 4 条者可以诊断本病:
目前尚无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标准。
但应注意,上述临床表现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和病情分度提供了主要依据,但若想明确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类型,以及判定恢复情况等,诸多情况下需依赖影像学检查。
本病应尽早治疗,最迟不超过生后 48 小时。治疗包括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新生儿期后的康复治疗有助于减轻后遗症。
是指用人工诱导方法将体温下降 2℃~5℃,以降低大脑的能量消耗,从而保护脑细胞,是国内外唯一证实安全、有效的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的措施,可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包括头部或全身亚低温 2 种方式。
应用指征为中、重度足月患儿。应于发病 6 小时内治疗,且越早疗效越好,持续 72 小时。
0~2 岁是小儿神经系统发育最迅速、代偿能力及可逆性最强的时期。待病情稳定后家长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在医生或康复师专业指导下对患儿及早进行智能与体能的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