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由于子宫内膜脱离正常位置生长而引起的疾病。
本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
主要症状有痛经、性交痛、月经异常、不孕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由于子宫内膜脱离正常位置生长而引起的疾病。
本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
主要症状有痛经、性交痛、月经异常、不孕等。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下述人群更容易患子宫内膜异位症,需加以注意: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患者可能表现出一种或多种症状,也有约 25% 的患者没有症状。
痛经和下腹痛:疼痛是内异症的主要症状。
典型症状为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并不是从月经初潮就有痛经,是后来才出现痛经的,并且痛经的程度越来越重。
痛经持续至整个月经期。
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持续性的下腹痛,月经期加重。
但是有 27%~40% 患者无痛经,因此痛经不是内异症的必需症状。
月经异常:可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月经前后点滴出血或月经紊乱等症状。
不孕:内异症患者中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不孕。不孕症患者中约三分之一患内异症,这也是有些女性出现的唯一症状。
性交痛:一般表现为深部性交痛,而不是阴道口疼痛或局限于阴道的浅表性疼痛。月经来潮前性交痛最明显。
剧烈腹痛:可伴恶心、呕吐、肠胀气和肛门坠胀感。疼痛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休克。
手术瘢痕异位症:如内异症发生在剖宫产、会阴侧切的瘢痕处,会出现周期性瘢痕疼痛。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破裂会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和肛门坠胀。
特殊部位内异症:
肺内异症:可表现为经期咯血。
胸膜内异症:经期可出现气胸、血胸。
肝内异症:可有周期性的肝区疼痛。
鼻腔内异症:可出现经期流鼻血。
内异症恶变:恶变率约为 1%,如不及时发现并治疗,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问: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什么会导致不孕?
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不孕率高达 40%,引起不孕的原因复杂,主要由于:
本病病因未明,也没有特别的预防方法。以下方法或许会对降低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有所帮助:
本病主要依靠症状、家族史、病史问诊、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问:子宫内膜异位症怎样自检?
答:一般来说,女性可以通过一些症状来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自检:
建议女性出现以上症状时,尽快到正规医院做相关检查,比如 B 超、腹腔镜检查等,以明确诊断,积极进行对症治疗。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原则为个体化治疗。治疗方法应根据年龄、症状、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对生育要求等加以选择。主要治疗方法有:期待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适用于症状轻或无症状的轻微病变。
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COC)
适用于轻、中度痛经,没有手术指征,且无生育要求者。
治疗原发性痛经和内异症相关疼痛的有效率为 75%~90%,甚至更高。
地诺孕素
针对内异症患者疼痛症状的药物,止痛效果好。
在国内新上市,为孕激素类药物,可以抵抗雌激素引发的疼痛。
促性腺激素释放素激动剂
常用的治疗药物之一,包括那法瑞林、亮丙瑞林、布舍瑞林、戈舍瑞林和曲普瑞林。
可以抑制卵巢功能,使卵巢激素分泌减少至绝经后水平,还可直接抑制内膜的增生。
孕三烯酮
使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异位内膜萎缩吸收,是一种假绝经疗法。
不良反应为雄激素样作用,如毛发增多、情绪改变、声音变粗。此外,还可能有肝功能损害及体重增加等。
达那唑
适用于轻、中度痛经明显的患者。作用原理也是假绝经疗法。
因为本药物主要在肝脏代谢,因此有肝功能损害者不宜使用,也不适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者。
米非司酮(现在临床用的很少)
适用于伴有痛经或其他疼痛症状的内异症患者,但对无症状或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不适用。
可阻滞子宫内膜发育而闭经,从而缓解子内异症相关症状。
停药 4~6 周后,月经会恢复。
手术适应证
手术术式
保守性手术(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手术切净或破坏所有可见的病灶、分离粘连、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但保留子宫、一侧或双侧卵巢,至少保留部分卵巢组织。
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年轻和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术后复发率约 40%,建议患者尽早怀孕或辅助治疗防止复发。
半根治性手术(保留卵巢功能的手术):切除盆腔病灶及子宫,保留至少一侧或部分卵巢。
适用于 40 岁以下,没有生育要求,症状比较重,或者保守手术、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
术后复发率约 5%。
根治性手术:将子宫、双附件及盆腔内所有异位内膜病灶予以切除和清除。
适用于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症状重或者复发后经保守性手术或药物治疗无效者。
术后几乎不复发。
内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通过治疗,可以达到控制疾病和缓解症状的作用,不影响寿命。
但本病仍有 1%~5% 的恶变可能,其中以卵巢异位囊肿恶变最为多见。因此,除了需要坚持治疗之外,还需定期随访,以控制病情、谨防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