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非生理性、非侵袭性的子宫内膜腺体增生病变。囊括了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直至子宫内膜癌之间所有动态进展的病变类型。可分为两类:
- 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癌变风险较低,最终进展为分化良好(恶性程度较低)的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为 1%~3%。
-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相当于“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发生癌变的风险大幅上升,需要立刻开展积极的药物和手术治疗。
本病好发于 35 岁以上女性。
部分子宫内膜增生者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常见症状主要为月经失调、绝经后阴道出血等。
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非生理性、非侵袭性的子宫内膜腺体增生病变。囊括了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直至子宫内膜癌之间所有动态进展的病变类型。可分为两类:
本病好发于 35 岁以上女性。
部分子宫内膜增生者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常见症状主要为月经失调、绝经后阴道出血等。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生可能与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失衡有关。临床显示子宫内膜增生呈现雌激素依赖性,在雌激素的反复作用下,病情可持续进展。
部分子宫内膜增生者没有任何明显症状,常见症状主要为月经失调、绝经后阴道出血等。
月经不调
周期延长或缩短、出血量时多时少。
月经周期规则但经期长、出血量大。
两次经期之间有出血现象。
绝经后阴道出血
阴道出现异常分泌物
下腹部疼痛
本病的常见并发症有:
本病病因未明,尚无有效的预防方式,高危人群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下方法或许会对降低发生子宫内膜增生的风险有所帮助:
本病主要依靠病史问诊、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宫腔镜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等进行诊断,具体检查方法如下:
子宫内膜增生的治疗,应根据是否伴有非典型增生、有无生育要求及年龄等来决定。
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首选药物治疗,建议规范使用孕激素治疗。
口服孕激素
首选低剂量孕激素周期性或连续服用,推荐药物醋酸甲羟孕酮、地屈孕酮等。
左炔诺孕酮宫内系统
一种放在子宫腔内的装置,内含一定剂量的左炔诺孕酮,置入子宫后每日微剂量释放,可持续使用 5 年。
全身性副作用较少,具有治疗内膜病变和预防复发的双重效果。
对子宫正常大小的内膜增生症病例,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首选高效孕激素治疗,常用药物及给药方式如下:
口服或肠外给药:醋酸甲地孕酮、醋酸甲羟孕酮。
左炔诺孕酮宫内系统
为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首选治疗方案,其治疗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的完全缓解率达 90%。
优势在于可局部释放高效孕激素,无需每日口服,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有肝功能损伤、血栓形成风险、高血压等合并症者可考虑使用。
适应证
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年龄 <45 岁,无药物禁忌症,能保证及时复查随访。
不能耐受手术。
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首选药物治疗,手术适应证如下:
连续治疗 12 个月,子宫内膜病变无逆转。
治疗过程中出现非典型增生。
规范治疗结束后,出现复发。
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癌变风险大,若无生育要求,治疗首选全子宫切除术,若已绝经可同时切除双侧附件。
子宫内膜增生经过积极治疗,多数可逆转为正常或持续保持良性状态,少数在进行子宫切除后也能避免癌变,预后比较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