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 thyroid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
1%。除髓样癌外,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按肿瘤的病理类型可分为:
1.乳头状癌约占成人甲状腺癌的60%和儿童甲状腺癌的全部。多见于30~45岁女
性,恶性程度较低,约80%肿瘤为多中心性,约1/3累及双侧甲状腺。这一点对计划治疗
十分重要。较早便出现颈淋巴结转移,但预后较好。
2.滤泡状腺癌约占20%,常见于50岁左右中年人,肿瘤生长较快属中度恶性,且
有侵犯血管倾向,33%可经血运转移到肺、肝和骨及中枢神经系统。颈淋巴结侵犯仅占
10%,因此病人预后不如乳头状癌。
3.未分化癌约占15%,多见于70岁左右老年人。发展迅速,且约so%早期便有颈
淋巴结转移,高度恶性。除侵犯气管和(或)喉返神经或食管外,还能经血运向肺、骨远
处转移。预后很差。平均存活3~6个月,一年存活率仅5%~15%。.
4.髓样癌仅占7%。来源于滤泡旁降钙素(calcitonin)分泌细胞(C细胞),细胞
排列呈巢状或囊状,无乳头或滤泡结构,呈未分化状;瘤内有淀粉样物沉积。可兼有颈淋
巴结侵犯和血行转移。预后不如乳头状癌,但较未分化癌好。
总之,不同病理类型的甲状腺癌,其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
所不同。
临床表现甲状腺内发现肿块,质地硬而固定、表面不平是各型癌的共同表现。腺体
在吞咽时上下移动性小。未分化癌可在短期内出现上述症状,除肿块增长明显外,还伴有
侵犯周围组织的特性。晚期可产生声音嘶哑、呼吸、吞咽困难和交感神经受压引起Horn-
er综合征及侵犯颈丛出现耳、枕、肩等处疼痛和局部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等表现。颈淋
巴结转移在未分化癌发生较早。有的病人甲状腺肿块不明显,因发现转移灶而就医时,应
想到甲状腺癌的可能。髓样癌病人应排除Ⅱ型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综合征(MEN-Ⅱ)的可
能。对合并家族史和出现腹泻、颜面潮红、低血钙时注意不要漏诊。
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若甲状腺肿块质硬、固定,颈淋巴结肿大,或有压迫症状
者,或存在多年的甲状腺肿块,在短期内迅速增大者,均应怀疑为甲状腺癌。应注意与慢
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鉴别,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可帮助诊断。此外,血清降钙素测定可
协助诊断髓样癌。
临床分期1987年国际抗癌联盟提出,分化型(乳头状、滤泡状)甲状腺癌病人的
年龄在分期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癌肿协会将分界定为诊断时年龄45岁,两组患者
的预后明显不同(表24-1)。
表24-1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分期
分期 |
44岁及以下 |
45岁以上 |
|
||
一期 |
任何TN,M0 |
T1N0M0 |
二期 |
任何TN,M1 |
T2N0M0 T3N0M0 |
三期 |
T4N0M0 任何T,N1M0 | |
四期 |
任何TN,M1 |
T原发肿瘤:T。无法测定To未发现原发肿瘤Ti肿瘤限于甲状腺,最大直径≤2 cm T2肿瘤限于甲
状腺,最大直径>2 cm且≤4 cm T3肿瘤限于甲状腺,最大直径>4 cm T4肿瘤不论大小,超出甲状腺被膜
N区域淋巴结:N。无法测定No未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Ni 区域淋巴结转移
M远处转移:M。不能确定有无远处转移Mo 无远处转移Mi 有远处转移
治疗手术是除未分化癌以外各型甲状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并辅助应用核素、甲状
腺激素及放射外照射等治疗。
1.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包括甲状腺本身的手术,以及颈淋巴结清扫。
甲状腺的切除范围目前仍有分歧,范围最小的为腺叶加峡部切除,最大至甲状腺全切
除。近来不少学者认为年龄是划分高危、低危的重要因素,并根据高危、低危分组选择治
疗原则。对低危组病人采用腺叶及峡部切除,若切缘无肿瘤,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对高危
组病人采取患侧腺叶、对侧次全切除术为宜。也可根据肿瘤的临床特点来选择手术切除范
围:①腺叶次全切除术仅适用于诊断为良性疾病,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孤立性乳头状微小
癌。②腺叶加峡部切除术适用于肿瘤直径≤1.5 cm,明确局限于一叶者。③近全切除术适
用于肿瘤直径>1.5 cm,较广泛的一侧乳头状癌伴有颈淋巴结转移者。④甲状腺全切除术
适用于高度侵袭性乳头状、滤泡状癌,明显多灶性,两侧颈淋巴结肿大,肿瘤侵犯周围颈
部组织或有远处转移者。
颈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效果固然可以肯定,但病人的生活质量却受到影响。所以目前多
数不主张作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一般对低危组病人,若手术时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可不
作颈淋巴结清扫。如发现肿大淋巴结,应切除后作快速病理检查,证实为淋巴结转移者,
可作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或改良颈淋巴结清扫。前者指清除颈总动脉内侧、甲状腺周围、
气管食管沟之间及上纵隔的淋巴结组织。后者指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及副神经的颈
淋巴结清扫。对高危组病人应作改良颈淋巴结清扫,若病期较晚,颈淋巴结受侵范围广泛
者,则应作传统颈淋巴结清扫。
2.内分泌治疗甲状腺癌作次全或全切除者应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以预防甲状腺
功能减退及抑制TSH。乳头状腺癌和滤泡状腺癌均有TSH受体,TSH通过其受体能影
响甲状腺癌的生长。一般剂量掌握在保持TSH低水平,但不引起甲亢。可用干燥甲状腺
片,每天80~120 mg,也可用左旋甲状腺素,每天100 pLg,并定期测定血浆T。和TSH,
以此调整用药剂量。
3.放射性核素治疗对乳头状腺癌、滤泡状腺癌,术后应用131碘适合于45岁以上病
人、多发性癌灶、局部侵袭性肿瘤及存在远处转移者。
4.放射外照射治疗 主要用于未分化型甲状腺癌。
本文是褚延魁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