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烦恼,让孩子吃饭有方法
孩子的健康,营养供给是基础。然而,在物质丰富的今天,让孩子吃好吃饱却成了很多家长的烦心事。面对孩子厌食、挑食、偏食现象,家长们可是想尽了办法!有些家长每次给宝宝喂饭时,就像经历了一场“大战”,全家齐上阵,连哄带骗、追着跑着喂,也有家长让孩子边玩、边看电视、边吃饭,一餐饭吃上1~2个小时,有的则采取恐吓,打骂强逼着孩子吃饭,种种喂养行为,总也“撬”不开孩子的嘴,反而会引起更严重的拒食和亲子之间的冲突。
其实,要想孩子吃得好,家长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进食习惯,遵照正确的喂养原则,并对孩子营养需求有恰当的期待。
一、儿童自我进食能力的培养
婴儿进食技能的发育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动态过程。孩子吸吮与吞咽、咀嚼、用勺进食,从杯中喝与饮的能力,不尽依赖于生理发育的逐渐完善,后天的进食技能的培养、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允许婴儿尽早参与进食活动,6个月左右婴儿就可自己扶奶瓶吃奶;7-9个月时已可从杯中饮水,可用手拿饼干或烤面包吃;10-12月时婴儿应尽快学会自己用勺,到了2岁左右小儿就可完全自己独立进食了。自我进食能力的获得是发展小儿自信心,责任感的重要一步。
二、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干预
不良饮食行为问题可使小儿的体格发育落后,造成营养素的缺乏,甚至影响小儿的智力,还给家长在喂养上添加了不少麻烦。
纠正饮食行为问题应遵守下面的原则
1、对挑食的儿童,可将不喜欢的食物混合在喜欢的食物中,先放入少量,再渐加多直至儿童接受;
2、对新的食物要多次尝试,有时需经历10~15次,让孩子接受它;
3、对厌食儿童要让其体会饥饿感,不要在两餐间提供高能量的零食和饮料,每餐间隔时间3小时左右;
4、儿童进食时间控制在15~25分钟,因为儿童的注意持续时间有限;
5、减少进食分心如看电视、讲故事、玩玩具等;
6、不把甜点作奖赏,不买家长不希望儿童吃的食物;
7、树立榜样,家长不挑食,提供机会向进食好的儿童学习;
8、鼓励儿童玩食物性游戏,或带小儿到超市自己采购食物,或用趣味性名称称呼食物,激发对食物的兴趣;
9、根据年龄和生长特点,对饮食有恰当的期望,不强制进食;不威逼和哄骗,不强化冲突;
10、营造快乐的进食氛围,允许儿童作进餐准备,帮助儿童过渡到自我进食;
11、对进食中的不良行为如推开汤匙、哭闹等采取暂时隔离法或移开食品的冷处理方法
本文是刘亦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