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宜斌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典型病例

“胃火”从何而来之医案2--“火从寒中生”

发表者:何宜斌 人已读

(何宜斌医案,仅供学术交流,医案仅帮助说明医理,医案内所涉及到具体药物和处方不建议非专业人士模仿使用)

她,女性,42岁,胃肿瘤术后在我处长期中医调养的患者。近期外出进食后出现胃胀、胸闷不适,口腔溃疡,大便干,心烦,眠易醒,呈现中焦饮食阻滞,胃“火”上炎之象,初用小陷胸汤+丹参饮加减欲清胸膈之“火”,但收效甚微。复诊时调整用药思路,考虑其素体为气虚、阳虚体质,虽有心烦难眠、下唇溃疡等“火”热之象,但临证四诊的“少许怕冷,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滑稍紧”却又提示一派“寒滞”之候,遂联想起《金匮要略》中寒实结胸之证:因寒实冷积内停,大便不通,心腹卒暴胀痛,并郁而化火。故此“火”是从“寒”中生,治病求本,有“火”照样用“热”药,这就是中医治法中的“热因热用”。仿“三物备急丸”方意,因本院药房无巴豆,遂用“花椒、生半夏”代巴豆,与大黄、干姜共奏攻逐寒积之功,辅以达原饮主药“草果、厚朴、槟榔”,全方一派温热之性,一剂下则便畅而热泻,二剂已诸症渐平。

【一诊】:2014年07月26日09时15分

近期外出进食猪肚后不适,现自觉胃胀,伴胸闷不适,大便偏干,隔日解,睡眠易醒,少许口干,口腔溃疡。

中药处方:

法半夏10g 炒黄连5g

瓜蒌子30g 鸡内金10g

丹参10g 檀香5g(后下)

砂仁5g(后下) 炒山楂10g

桂枝10g 干姜5g

赭石30g(先煎) 枳实10g

厚朴10g

水煎内服,共3剂

【二诊】:2014年07月30日08时46分

仍胃胀,少许刺痛,进食后自觉胃脘部堵滞不下,时伴胸闷,嗳气频,大便难解,借助开塞露,呈粒状,昨出现下唇溃疡,少许怕冷,舌淡红苔白脉沉细滑稍紧。(见下图)

结胸-寒实结胸(备注:)

中药处方:

干姜20g 花椒5g

酒大黄20g 桂枝15g

生半夏2g(先煎) 厚朴10g

丁香2g(后下) 沉香2g(后下)

草果5g 槟榔10g

中药加生姜6片

水煎内服,共2剂

【三诊】:2014年08月02日08时02分

病情明显改善,周三服药,周四解4次软便,量一般,味臭,周四外出未服药,周五服药,今晨解大便一次,成条,诉胃脘部堵滞感明显改善,下唇溃疡较前疼痛感减轻,现无明显不适。舌淡红苔根微黄脉沉细。(见下图)

附:三物备急丸

【来源】《金匮要略》卷下。

【异名】大黄备急丸(《医学入门》卷七)

【组成】大黄30克 干姜30克巴豆30克(去皮、心,熬,外研如脂)

【用法】上药各须精新,先将大黄、干美研末,再研巴豆,与上末和匀共捣为散;或炼蜜为丸,瓷器密贮。每服大豆许 3~4丸,温开水送下。或药不下,捧头起,灌令下咽,须臾当愈;如未愈,更与3丸。当腹中鸣,即吐下便愈;若口嗷,亦须折齿灌之。

【功用】攻逐寒积。

【主治】寒实冷积内停,心腹卒暴胀痛,痛如锥刺,气急口噤,大便不通。

【方论】方用巴豆辛热峻下,开通闭塞;干姜辛热,温中暖脾;大黄苦泄通降,一以制巴豆辛热之毒,一以协巴豆泄下通腑,且大黄之寒,得巴豆、干姜之热,则其性大减。故三药配用,共奏攻逐寒积之功。

本文是何宜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