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宜斌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肝胆胰外科
取类比象话中医--我在灶台上理解的“壮火食气,少火生气”
5257人已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我的理解:一个锅放了一些水,
用小火慢慢加热,会看到水蒸气慢慢蒸腾-----少火生“气”
用大火猛烧,很快水干,水蒸汽也就消失---- 壮火食“气”
故:“气”的产生离不开“水”与“火”以及二者之间的比例,一大锅“水”用一根蜡烛的“火”烧,很难水沸而气腾;一小勺“水”用一猛“火”烧,很快水干气散。
临床启示:
临床上补“气”就需明晰人体内的“水”(阴精)与“火”(阳火),以及二者之间的比例。
有气不足之人用黄芪之类补气之品,越补越燥,越不够气,可能是因为体内“水”(阴精)不够,用药上缺只顾加“火”,越加越干。
本文是何宜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