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瘤如教子——与瘤为善,引瘤从善”
“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公敌”,各种抗肿瘤治疗(手术、化疗、放疗)一致将矛头对准这个“敌人”,随着科学的进步,医学的发展,“矛”是越来越锋利了,可恶性肿瘤这个“敌人”也“与时俱进”地提升了它的“盾”,且将战火引到充满激情与活力的“中青年人群”,在一幕幕悲欢离合、生离死别中,这对“矛盾”演绎出一场当今人类医学的主战役。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作为这场战役的见证者,很遗憾地看到战役的结局往往是患者“因病致贫”直至“人财两空”……
“天人相应”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正是人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才得以让“人类”一代代血脉相承、种族繁衍。中央电视台“和谐拯救危机”系列节目中,佛教智者净空法师提出只有“教育”才能拯救这个人人自危的世界,重塑和谐的人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延伸到医学领域,既然如今的医学短时间内没有明确有效地方法消灭“肿瘤”,能否多一种思路,在“人”与“瘤”间找到“和谐的支点”,让“人”与“瘤”间和谐共处?笔者运用“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作如下设想:
一.“肿瘤”是“顽劣、反叛的坏孩子”
从医学的角度,“肿瘤”组织也是人体自身产生的一类组织,只是这类组织与正常的组织结构相比,在生长、发育方面不守“规矩”。如果把“正常组织”比喻人体这个大家庭里“听话、守规矩”的“好孩子”,那“肿瘤组织”就是一个“不听话,不守规矩,性情顽劣、个性反叛”的“坏孩子”。这个“坏孩子”骄悍跋扈,对营养贪得无厌,对空间得寸进尺,对“好孩子”威逼利诱,常常把一个“家”闹得“鸡犬不宁”,甚至引起“家破人亡”。
二.我们对待“坏孩子”的态度
有多少父母会直接“一棍子”打死自己的“坏孩子”,有多少父母会把自己的小孩当成不共戴天的“敌人”,又有多少父母会把自己的小孩置之死地而后快……
父母的严辞、棍棒背后是多么希望“浪子回头”,日复一日地谆谆善诱、苦口婆心背后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手心手背都是肉”……“可怜天下父母心”……
今天,我们又是如何对待人体的“坏孩子”——“肿瘤组织”?
手术、化疗、放疗,无不采用“对抗式”的治疗,多数研究的重心都放在“抗肿瘤”上,未曾给这个“坏孩子”改正的机会,没人“疼”、没人“爱”的“坏孩子”被逼走上了与“父母”为敌的不归路,进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恶性循环,最终落得个“玉石俱焚”、“家破人亡”。
三.该怎么“教育”人体的“坏孩子”
1.转变“对抗”的思想:无论是医者还是患者,尝试换一个角度去认识“肿瘤”:一个被“欲望”(饮食的不节制、不良的生活习惯、污染的环境等)误导的“坏孩子”,而非不共戴天的“仇人”。患者要开始学会用“心”跟自己的这个“小孩”对话,去安抚“他”、去引导“他”。这种“自我对话”也能发挥患者主观能动性,以一种主动的姿态积极面对“肿瘤”,改变目前被动接受各种治疗的现状。而医学研究也可朝“诱导肿瘤细胞正常分化”的方向发展。
2.积极的引导,适度的治疗:对于“坏孩子”,一味的谆谆善诱、苦口婆心也不行,适当的惩戒(手术、化疗、放疗)也是需要的,但要把握一个“度”,过度的治疗,过于强调把“肿瘤细胞”赶尽杀绝,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四.防“瘤”思路
既然“肿瘤”是受到各种“欲望”影响而变坏的“孩子”,那么从预防的角度就需要:
1.远离各种“欲望”:在个人饮食、生活习惯、情绪、个性等方面进行调摄,
同时树立环保意识,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2.时时自我“教育”:学会“自我对话”,通过“自醒”的方式引导体内细胞、
组织正常分化。
五.实施思路
1.宣教:用“坏孩子”的理念形象说明“肿瘤”的特性,为患者与体内“肿瘤”的交流做好感情铺垫。
2.引入包括音乐、气功、禅坐、书法等多种形式在内的“入静”方法,为患者与体内“肿瘤”的交流做好环境渲染。
3.临床科研:在现有治疗基础上,选取一组患者加用上述治疗,比较两组的肿瘤变化及生存率。
肿瘤性顽劣,治瘤如教子,通过“自醒”,学会“自我对话”,“与瘤为善,引瘤从善”!
2012年9月7日
本文是何宜斌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