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季艾灸正当时
夏季是万物生长茂盛的季节。汉代董仲舒说:“阳长居大夏,以生万物。”由于此时天暑下迫,地湿上蒸,所以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气温高,阳光充足,人体的新陈代谢最旺盛。
艾灸是温壮元阳、激发经络之气、调动与开发机体潜能、健身防病的传统方法。艾灸补充阳气,扶正祛邪,补益强身,能激活提高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内通外,增强应激能力。
季节交替阴阳变化之时,正是年老、久病、体弱等人群加重病情、诱发宿疾和易生新病的时期。节气灸则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穴位进行艾灸,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经络之气,温通气血,调整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最大限度地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夏天艾灸结合了环境热、人体内热、艾灸本身的热度,借助特定的穴位、温热的药物进行灸治,艾本身就有温通、活血化瘀的作用,燃烧后,可以使热气内注,把深伏在人体内部的寒邪驱逐体外,使人体阳气充沛,艾灸的作用就是温通经络、扶正驱邪、培补气血。
根据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依据“春夏养阳”原则,采取夏季养心,长夏养脾胃,夏季饮食调养,冬病夏治等干预措施,并选取灸法作为干预手段可达到治未病之防病、治病的目的。所以夏季顺应外界高温环境和人体内部的特点,结合艾灸,治疗阳气不足甚至元阳不足导致的疾病是最佳季节。
而“督灸”和“任脉灸”又是所有灸法中温阳作用最强的两种方法。“任脉灸”其施灸部位从鸠尾穴至中极穴,脐内填温脾肾阳气的药物,对阳证、虚证、寒证可以起到温阳补虚,补中益气,温经散寒,行气止痛,益气活血的作用,对慢性腹泻、前列腺疾病尤为有效。
“督灸”则是在人体背部督脉上,从大椎穴至腰俞,沿脊背正中线上敷药粉,再于粉上铺底宽125px、高62.5px的姜末,上铺艾绒条,然后用火将两头与中间点燃施灸,使整条艾炷慢慢地燃尽,每次可灸1-3壮。督灸集督脉、药物、生姜和艾灸治疗作用于一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多管齐下,直对病所进行全身调整,发挥温阳散寒、补肾通督、壮骨透肌、行气活血、破瘀散结、通痹止痛之功,达到补肾虚和通督滞“标本同治”的效果,同样对颈肩腰腿痛、前列腺疾患有很好的疗效。任脉灸和督灸,一开始可以局部温热舒适,二十分钟左右就会感到全身发热,每次需灸治1.5-2小时,灸后有明显轻松感,1-2小时候身体内部还有温热感,精神充足、精力旺盛。一般每周灸1-2次,年头较久的疾病建议隔日一次。
夏季艾灸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慢性胃炎、慢性肾炎、贫血、腰腿疼、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月经不调等也是很好的适应症。
本文是冷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