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疝气、鞘膜积液
疝气是小儿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俗称“气蛋”,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相当于腹腔与阴囊间有一通道,
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哭闹,咳嗽或排便用力时明显,疝气一般发生率为0.8-4.4%,男孩发病率是女孩的15倍,右侧多见,也可能发生于两侧(随着腹腔镜微创的普及,文献报道双侧患病率高达40%-50%)。
小儿疝气症状
1.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
2.一旦疝块发生嵌顿(包块卡到腹股沟区,如果不能复位)则会出现腹痛、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出现此种情况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时间久了,肠管会坏死,甚至危及生命。
女孩容易卵巢嵌顿,应尽早手术
小儿疝气治疗:
1.疝气带疗法:有家长经常向我咨询,疝气带有无作用?因为小儿疝气在6个月内有自愈的可能性(极少数),因此有的家长选择疝气带,我国小儿外科之父—张金哲院士认为:“使用疝气带必须注意压力合适,既能阻止内脏疝出,又不能压红皮肤。随着小儿活动,又要随时调整。6个月内婴儿,至少需连续2个月不再出现包块,才有可能自愈。此法只是暂时使用”。国内很多学者认为此法没有意义,我个人认为:除了疝气较大,暂时又不能手术之外,没有必要,因为疝气带很难恰到好处的压到疝囊口的位置。
手术疗法:① 传统开刀疝囊高位结扎术,需在下腹部切开1.0cm-3.0cm切口,找到疝囊并高位结扎。传统开刀手术伤口。
②微创治疗:目前国内外有两种方式:一、持针器在腹腔内缝合内环口。二、疝气针缝合。腹腔镜优势:腹腔镜的放大作用,避免伤输精管及精索血管、手术时间缩短、可以探查对侧,有很多孩子可能双侧发病,腹腔镜微创治疗可以同时处理,如果开刀手术,两侧需两个伤口。经常遇到一些患儿一侧开刀手术后,另一侧发病,再次手术,微创手术避免了上述问题。疝气针由于操作相对简单,被大部分医院所采用,但是需要下腹部2mm另一小切口,线结需在体外打结,个别体质的患儿会存在线结反应。因此我们做了进一步改进,采取单孔技术,利用持针器在腹腔内缝合,只需脐部一个切口,将线结打在腹腔内,就避免了线结反应的问题,术后达到无瘢痕效果。微创脐部伤口:术后美观,看不到伤口。单孔技术是我院在国内率先开展的技术,目前单孔腹腔镜治疗阑尾炎、疝气、鞘膜积液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
2015年全世界小儿外科会议上基本达成共识:“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优于传统手术。”--李龙(首都儿科研究所普外主任、我国著名小儿外科、微创外科专家)。
鞘膜积液:又称“水蛋”。发病原理与手术方式基本与疝气相同,不同的是:鞘膜积液如果张力不大,可以等待自愈,2岁以内大约60%自愈;如果2岁以后没有自愈,可以选择手术治疗。鞘膜积液如果张力不大,较疝气嵌顿而言,一般没有太大的危险性,需要说明的是,有些家长采取抽取积液、或者注射药物的方法去治疗,因此特别提醒,除了手术,不建议抽液(因为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疾病);注射药物,效果不肯定,发炎轻重也难控制,不提倡。
关于麻醉:有家长经常担心麻醉会不会影响孩子智力,现在医学证明没有影响。
手术要做多久:因人而已,医生的熟练程度,单侧还是双侧都有关系。因为孩子虽然进手术室了,但不是马上手术,需要准备,麻醉诱导,单纯手术时间很短,我单侧目前平均大概需要十多分钟就做完了,一般手术半小时内基本能做完,但每个个体都不是一样的,有的术中发现对侧也有,得做两侧缝合,有的疝囊较大,反复嵌顿,皱褶较多,手术时间都会相应增加。
本文系周立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周立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