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全国骨肿瘤保肢及其功能重建新进展高峰论坛圆满召开!
金刀除疾解病忧,大师风采射牛斗。第二届全国骨肿瘤保肢及其功能重建“聚焦术式”新进展高峰论坛于2015年10月25日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成功召开。本次论坛由上海市骨肿瘤学组主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承办,邀请了全国多位海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聚焦骨肿瘤的保肢及其功能重建领域,凸显了当下3D打印技术和精准医疗在治疗骨肿瘤诊治方面的重要性。
上午8时,大会主席十院张春林主任致欢迎词,宣布本次大会开幕。十院党委副书记陈正启教授、全国骨肿瘤学组组长郭卫教授、上海市骨科医师学会骨肿瘤学组组长蔡郑东教授、上海市骨科专科委员会骨肿瘤学组组长张伟滨教授以及十院骨科贺石生主任分别致辞,预祝此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大会共分为四大板块。上午各位名家教授各施所长,倾囊相授,做了关于骨肿瘤保肢及功能重建成熟技术的精彩学术报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郭卫教授以其丰富的临床病例和数据随访报道了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长期随访的情况,阐述了人工关节在骨肿瘤治疗领域存在的局限性。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传统上多使用异体骨和假体重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王臻教授独辟蹊径,提出了由机械连接到生物连接的新概念,结合3D打印和生物陶瓷新技术,指引了未来骨缺损重建的新方向。来自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蔡郑东教授则传授绝技,以精彩的报告展示了骶骨肿瘤手术切除的关键技术。解放军301总医院毕文志教授则就骨肉瘤的病理分型、发病部位和切除范围等方面总结了骨肉瘤保肢技术的关键因素。精彩的学术报告多次被学员热烈地掌声打断,也为从事骨肿瘤领域的青年学者带来了宝贵的学习机会。
简短的茶歇后,大会进入第二板块“大师经验分享”。各位临床经验丰富的名医教授分别就各自擅长领域,总结经验,提纳规律,为我们提供了骨肿瘤临床诊疗的金圭玉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沈靖南教授详细阐述了“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术的远期并发症和对策”,上海瑞金医院张伟滨教授着重“骨肉瘤肺转移的治疗策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李建民教授研讨“半骨盆假体置换并发症防范与处理”,以真实病例为入口,展示了骨肿瘤的诊断、手术治疗、处理并发症的经验和技巧,极大的丰富了骨肿瘤医生对于这些复杂病情的处理思路。本次主办方大会主席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张春林教授则以多例原发骨盆骨肿瘤病例为基础,结合最新进展的3D打印技术和精准医疗提出了骨盆骨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技术的新思路。累及骨的软组织肉瘤的手术策略和高危骨血管源性恶性肿瘤的诊治,由于其特殊性,治疗难度极大,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董扬教授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汤小东教授结合临床实际工作,立足手术方式,关注术后处理,填补了这方面贫乏的临床经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讨论期间,各位教授与学员之间展开了热烈讨论,将本次会议推向了高潮。
下午第三板块如期进行,聚焦目前骨肿瘤保肢技术和功能重建的新视角、新技术。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郭征教授为学员们呈现了“3D打印技术辅助骨肿瘤精准外科治疗”的新技术。南京军区总医院吴苏稼教授结合长期的病例随访,带来了“新辅助化疗、手术和手术后辅助性放疗治疗尤文氏肉瘤”的治疗成果。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叶招明教授结合自身临床诊疗经验,对骨盆骨肿瘤的切除与重建提出了新思考。对于脊柱肿瘤的治疗,上海长征医院肖建如教授就颈椎肿瘤复发提出了尽早手术切除扩大根治的新理念,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吴卫平教授则强调脊柱肿瘤的微创治疗。两位教授各擅专长,分别从不同视角探讨脊柱肿瘤的治疗策略,为学员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研讨课。
下午第四板块各位教授为学员带来了许多典型病例。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的郝永强教授分享了自己应用3D打印假体治疗骨盆肿瘤的经验体会。同时,上海长海医院的王志伟教授利用传统人工半骨盆假体重建骨盆肿瘤切除后骨盆,提出了其中的难点和治疗对策,分享了成功的经验。多发性骨巨细胞瘤和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目前存在较大的争议,至今未有统一认可的指南,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杨庆诚教授和上海市中山医院王毅超教授各举病例,分别讲授这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和并发症处理,引起了各位教授激烈的讨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的郑龙坡教授则以一起顽固性踝关节诊治的病例讨论很好的调动了十院放射科主任汤光宇教授和病理科冯砅锦教授的讨论热情,体现了多学科合作在诊治骨肿瘤疾病中的重要性。
下午17时,本次大会主席张春林教授致闭幕词,宣布此次大会获得圆满成功,对十院骨肿瘤的发展表达了信心,对各位教授的到来表示感谢,同时也希望各位学员能够将本次大会学习的经验带到患者身边,造福更多的骨肿瘤患者。
本文是张春林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