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的治疗
【摘要】 目的:探讨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 方法: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98例胸腰椎骨折病人,其中无脊髓损伤31例。按Denis三柱理论,脊柱损伤累积前中后三柱为不稳定的23例,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稳定型8例,采用保守治疗。结果:通过3-24个月的随访,X线复查31例均骨性愈合,无一例断钉、棒,内固定松动,无后凸畸形。 结论:对于不稳定型的脊柱骨折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融合稳定脊柱,早日下床,康复有好处。对于稳定型的脊柱骨折椎体压缩<1/3者,垫枕过伸,保守治疗也是一种合适的治疗选择。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椎弓根;固定
胸腰椎骨折脱位并脊髓损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严重者终身致残,但对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在临床治疗中存在争论。[1] 作者自2005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了31例无脊髓损伤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随访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31例,男26例,女5例,年龄为25-65岁,平均年龄42.5岁。受伤到就诊时间:2-24h 18例,2天-1周内13例。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0例,高处坠落伤8例,跌伤3例。损伤节段:T10 4例,T11 8例,T12-L1 11例,L2 5例,L3 3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肋骨1例,耻骨1例,胫腓骨骨折2例)入院后均予处理。
骨折按Denis分型[2] 椎体压缩性骨折23例,爆裂[1]性骨折8例,采用伤椎置钉者25例,跨伤椎上下椎体置钉者6例。
入院后均行X线,CT或MRI检查,椎管通畅,无骨块占位,无间盘后突。有3例影像表现为骨质疏松。
3-24个月随访,31例均获X线检查内固定无松动,骨折愈合,椎体高度无丢失。
二.治疗方法选择
1.非手术治疗 对于稳定型骨折,压缩<1/3者,无关节突绞锁者,无神经损伤表现者,具有骨质疏松者采用腰背垫枕过伸复位法,3-5天后采用五点式腰背肌功能锻炼,中药,镇痛,理疗等对症治疗,绝对卧床2-3个月,带支架(或腰围)下床。
2.手术治疗 对于椎体压缩>1/3合并有椎体后缘轻度脱位者或者椎体后缘有骨块侵占椎管者,年龄较大不宜久卧床者,本人有手术要求者,椎体不稳者予以后路经椎弓根钉内固定术。
手术方式:
病人气管插管全麻满意后俯卧于脊柱支架上,术野皮肤常规消毒铺无菌巾。以伤椎为中心长度为暴露上下各两个椎体的长度,切开皮肤、皮下、腰背深筋膜,剥离棘突旁骶棘肌及多裂肌,填塞止血。C臂X线机确认伤椎后选择椎板嵴及附突嵴的人字嵴顶点进钉。先在一侧所需固定椎体的人字嵴上置定位针,X线机透视在椎弓根穿针的方向、深度。根据定位针调节深度和方向。按叶啓彬教授的选钉长度公式:测量椎间关节突至椎体前缘的数据X0.83+3mm,为每一椎节的置钉长度,钉长在椎体中达80%以上。根据椎弓根矢状位调节角度,探测四周骨道内置钉,(多为6—8钉)。伤椎置钉的要求:凡伤椎的椎弓根完整及椎体的下终板无破裂者,非爆散性的椎体均可行伤椎置钉,选用60 X 35较短的钉。置钉完毕后,再次透视,钉的排列在椎弓根内钉长合适后根据胸腰椎的生理曲度,塑形连接棒,安置连接棒。根据临床需要减压者,咬除椎板,探查脊髓和神经根及管内骨块复位情况。大量庆大盐水冲洗切口,止血,人工硬脊膜覆盖保护脊髓。置负压引流管一根,清点器械纱布对数后关闭切口。术后病人清醒后,双下肢活动正常,送回病房观察治疗,术后48h拔除负压引流管,卧床2-3周,带腰围下床活动。
三.结果
31例均获随访3-24个月,平均16个月,出院前,术后3个月及1-2年X线复查,椎体高度无丢失,生理曲度好,无内固定松动。CT复查示原突入椎管的骨块复位,椎体骨折已愈合,无一例因置钉出现N根的损伤症状发生,大小便正常。
本组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20min;术中出血200-1500ml,平均650ml;术前伤椎前缘高度52.6%,对比术后3周98.3%;Cobb角术前平均23°,术后Cobb角平均5°。
四.讨论
胸腰椎骨折占全身骨折的3-5%,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怎样去正确处理是有争议的。过去认为伤员没有神经症状者可以非手术治疗,有神经症状者才减压手术治疗。随着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人们对脊柱损伤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有部分伤后椎节不稳定者和高度丢失>5%的病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原骨折部位疼痛,后凸畸形,乏力等慢性创伤性脊髓病,因此再行手术矫形和固定。
国内80年代初将Dick、RF、AF等引入临床,多为跨伤椎的上下椎节,4钉2棒固定。对于恢复高度近期疗效好。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文献报道,多数学者分析4钉2棒应力多集中在钉与尾的交界处,短节段的4钉容易产生剪力,报道AF、RF在临床上有断钉、断棒现象。有学者根据伤椎的有一侧椎弓根和下终板如果完整,在伤椎上置钉(60X35mm)[3] 6-8钉2棒,通过临床观察,恢复伤椎高度,稳定脊柱,不易产生剪切力,优于4钉2棒。我们通过多年观察,无一例发生断钉断棒现象、椎体高度丢失及术后Cobb角的产生。取决于术中的伤情评估:①植骨融合的认识,复位固定是成功的一部分,关键是固定后的椎节的植骨融合。如果伤椎术后是蛋壳,高度难免会丢失,予以经椎弓根进行椎体间植骨[4] 填充空壳的椎体,解决了骨粒不外漏至椎管内的问题,予以永久性的融合稳定。②只有进行内固定,不做植骨融合是极不可取的方式[5] 融合固定是运动节段的主要负重部分,更符合生物力学原则,很好的恢复脊柱的负重功能,脊柱有更强的承载能力。③随着脊柱的暴力程度,椎体间的小关节及椎体旁的韧带肌肉都是断裂的,生物力学强度降低,术后应采用五点式腰背肌锻炼,方法:术后1-2周,在床上行直腿抬高锻炼,增强双下肢肌力和促进血液回流;3-6周,俯卧位做下半身腰腿小燕飞锻炼,早期防止置钉松动。6周后在床上行五点式腰背肌功能锻炼。循序渐进,防止腰背肌萎缩和无力。术后指导患者正确训练,是促使胸腰椎骨折术后康复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戴力杨,沈雪,崔一民,等 多发伤患者胸腰椎骨折的治疗选择[J] 临床骨科杂志,2003;6(2):124,127
[2]Denis F.Three Cohumn Spine and its signficance in The Class fication of acute Thorceohumbar spinal injuries[J] Spine,1983,8(8) 817-831
[3]黄象望 殷浩 肖晟等,经伤椎置钉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年 3 (25):3 33-234
[4]Toyone T,Tanaka T,Kano D,et al The treament of acute Thorceohumbar burst fiaetunes with tranpedicutar intracopereal hydoxyapatile grafting following indiuect reduction and pedicle screw fixation apnopective study [J] Spine 2008,31(7):209-214
[5]朱铮,邱勇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后凸畸形的临床评价与手术治疗[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05,13(5):315-318
本文是黄象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