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紫癜性肾炎诊断、治疗、饮食、随访
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血管炎之一。目前发病原因不明,但临床观察发现该患儿具有对称性皮疹、关节肿痛和血液中存在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符合风湿性血管炎的基本特征,被归类为风湿性疾病之列,感染(细菌、病毒等)、食物和药物等与该病的发生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也不存在导致该病的直接过敏原,过敏性紫癜只不过是多年以前对该病认识局限性所得出的一个称呼而已。
一.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
过敏性紫癜临床表现为“三联征”:紫癜、疼痛和肾炎。
紫癜: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臀部或以下对称性紫癜,也可出现于其他部位。紫癜的形态表现可以多样。分批出现,绝大部分持续一月左右消失。紫癜本身无明显不适,偶有瘙痒,不需处理,持续1月左右自行消失。
疼痛:突出表现为肌肉肿痛、关节肿痛和腹痛。肌肉肿痛主要表现为紫癜密集分布部位肌肉肿痛,如小腿肌群、大腿肌群。而在头皮,偶尔在躯干或颜面部可表现为疼痛性包块
,鸡蛋大小,压痛明显。关节肿痛主要表现为下肢膝关节、踝关节等肿痛,也可出现双上肢关节肿痛。腹痛是导致患儿不适最常见的症状,出现于发病早期,偶尔腹痛率先出现数日到数周以后方才出现紫癜,导致疼痛难忍、难以确诊,通常该类诊断伴随有消化道出血,严重者可因消化道紫癜导致肠套叠或肠穿孔。
肾炎:在紫癜基础上出现尿异常——血尿(肉眼血尿、镜下血尿)、不同程度蛋白尿、肾功能损害等,称为紫癜性肾炎,是导致该病远期预后不佳或后遗症的主要临床表现,过去传统的治疗,发生终末期肾脏病(尿毒症、肾衰竭)高达20%,近代治疗可以将之降低到3-5%。
三. 过敏性紫癜的治疗:该病自限性明显,皮肤紫癜和疼痛绝大部分在1月左右即消失。
紫癜:通常无明显不适,且一般在1月左右消散,一般不需要治疗;
肌肉肿痛、关节肿痛、腹痛:常致患儿痛苦难忍,需要进行处理,激素治疗有明显效果,大多在1月即自行消失。
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或以上的肾炎,通常需要肾穿刺进行病理分型,以指导进一步的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
四.注意事项:过敏性紫癜疼痛缓解不明显,提示治疗需要调整;肾炎是该病预后好坏的关键因素,常常需要行肾穿刺确定病理分型以后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期间需要定期复查尿常规和监测药物副作用,所以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如果有感染症状,还需要抽血复查感染相关指标、照片甚至行肺部CT检查。
过敏性紫癜的极端病例极少,但可致命或致残,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紫癜,表现为嗜睡、昏迷、抽搐;也可表现为肢端的爆发性紫癜,出现缺血性坏死,导致截肢、残废。
本文是毛华雄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