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铅中毒的危害(奇怪的抽搐)
我的故事从8年前那一天的夜班开始。
那天晚上,一位母亲带着她八岁的孩子来到我的诊室。主诉是抽搐一个月,当时我很吃惊,孩子面黄肌瘦,皮肤粗糙,反应迟钝。仔细询问病史,孩子每天夜里睡觉前抽搐,常常是母亲轻轻打开房门,刚才还好好的孩子就抽搐起来,持续数分钟自缓,辗转数家大医院,楞是没查出什么问题来,母亲说着说着忍不住的哭。我先做体检,这孩子除了瘦,体重不达标,有点不善表达外,没啥阳性体征。再看看家长手里一大堆的检查单:头颅CT,脑电图,心电图,肝肾功能电解质等等,全部正常。
一定是有原因的,无缘无故的,怎么会每天都抽搐?而且几乎是定时一般!我耐心与母亲和孩子聊,聊吃饭、睡眠、聊孩子所有或轻或重的感觉,慢慢的,孩子的话多起来,要了解的第一手资料丰富起来,我的诊断思路也渐渐明朗。
孩子一家住在里华的一条船上,吃的是河水,河里停泊有多条大船,水上常常漂有些柴油,孩子上学成绩不好,老师和同学关系也不好,吃饭不多,偏食,做作业注意力不集中,吮指,手指时常脱皮,有时会肚子痛,大便3-4天解一次,较硬结。这些,用一元论来分析,指向铅中毒,来源就是河里的柴油,那里面铅含量极高,而由此和周围环境综合导致的心理失常也是很大的因素。
立即查微量元素和血常规。血常规显示有营养性贫血,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得5天后方可拿到。暂给孩子口服营养稳定神经类药物,另给予健胃消食类药物口服助消化,吃饭改善了,孩子的心情也会好起来。嘱停止饮用河水,杜绝铅污染。接下来的就是给孩子减压,告诉他,吃过药就好了,叫母亲注意营造宽松的环境,自己先不要紧张,另外与老师、同学沟通,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5天后,孩子来复诊了,说是回家后没再抽搐,精神好多了,吃饭也好了。微量元素报告显示中度铅中毒。接下来的治疗就是开始排铅,排铅治疗,当时在泰州还没有先例,我前期已做好了工作,准备好了中药方剂治疗,半个月后改成成药治疗,成药是经多方联系请药剂科进的。我特地从网上收集了相关资料,从铅中毒的成因到症状,还有平素生活中可以导致的铅接触,以及铅中毒的食疗,整理成篇,打印出来交给家长参考,让家长配合治疗。三个月后,复查铅浓度,恢复正常,当然孩子的身体、精神状况好了许多,再没抽搐,成绩也上来了。
后来我院儿童铅中毒的诊治逐步走上正轨,为数百名患儿解除了困扰。回想这段与家长共同战斗的历程,庆幸后来诊断为铅中毒的孩子们大都早期被关注并及时解决,没一个再发生抽搐的。
很多人对铅的认识不足。
铅是一种多亲和性毒物,铅在儿童体内的积聚可导致小儿多动症、情绪易激怒、攻击性行为、学习困难、便秘、厌食等,甚至抽搐;铅还具有生殖毒性,可致不育;此外,在血液中,铅会大肆“抢夺”载体蛋白,使血液中的铁、钙、特别是锌等元素,不能正常保持在体内,再度导致儿童智力低下,免疫力下降,并因贫血、缺钙,阻碍身高的生长并使心肺功能下降,携氧能力降低,使记忆力衰减,影响学习成绩。铅对智力有一定的影响,研究表明:血铅水平每上升10μg/dl,智商将降低6-7分。
任何程度的铅污染都有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特别严重的是,一旦铅中毒发生,即使脱离铅污染环境,进行驱铅治疗,血铅水平下降,也不能使已经受损的神经细胞发育恢复到原先正常水平。
血液中铅浓度过高早期症状却可能不明显,仅有食欲下降、偏食、吮指、咬唇、磨牙、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一旦发现应及时请医生诊断、及早干预。
本文是吴友贵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