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胆取石的误区和危害
1.保胆取石忽视了胆囊结石的成因
胆囊结石是胆囊病理和生理功能异常以及胆道功能和胆汁成分异常等多种病因相互作用的终极产物。保胆取石只是暂时消除了胆囊结石所带来的并发症如胆囊炎、胆管炎、胰腺炎风险。
2.保胆取石不符合现代外科疾病的治疗原则
经过近150年实践证明,胆囊切除术是胆石病手术治疗的金标准。尽管微创手术迅猛发展,清除病灶仍然是外科疾病治疗的原则。保胆取石只取除结石遗留下胆囊病灶,有“断箭疗伤”之嫌,为现代胆石病治疗的非主流选择。需知古人关羽刮骨之道!
3.保胆取石放大了胆囊结石的手术适应证
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没有症状,只有20%~30%患者在20年内会出现症状,只有1%患者首发相关并发症。此类患者根本无需手术,不能从保胆取石等手术干预中获益。
4.保胆取石过度强调了保留胆囊的功能
胆囊结石患者因为胆囊既有病理损害,也有不同程度的胆囊生理功能不全,胆囊对胆道流变学的调节功能也受影响。长期随访无疑证明胆囊仍然是产生结石的温床,结石和症状复发再所难免。保胆=保复发≠保留功能。
5.保胆取石夸大了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风险
胆囊切除术严重并发症包括胆管损伤、胆漏、出血和肠损伤。在一项大型(共885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数据的研究中,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2.6%。严重并发症的类型和发生频率为:出血(0.11%-1.97%)、脓肿(0.14%-0.3%)、胆漏(0.3%-0.9%)、胆道损伤(0.26%-0.6%)和肠损伤(0.14%-0.35%)。在其他病例系列研究中,胆管损伤的发生率似乎已稳定在0.4%-0.6%。外科医生的经验越丰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越低。
6.保胆取石过虑了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是一组异质性症状(包括持续腹痛和消化不良),可在胆囊切除术后复发和持续存在。60%的患者在因单纯性症状性胆石症行胆囊切除术后12周时腹痛可完全缓解。90%有症状胆囊结石患者在胆囊切除术后症状消失。相反,保胆取石因为遗留了病变的胆囊,增加了术后持续存在症状的风险。
7.保胆取石高估了病变胆囊的生理功能
正常胆囊通过逆行性机制得以每天储存600ml胆汁,通过神经体液调控胆囊壁环肌和纵肌的节律收缩,使胆囊腔内压力高达300mmHg,将胆囊内70%的胆汁排出。保胆取石因为切开胆囊,破坏了胆囊壁内的环形和纵行肌完整性,也就破坏了胆囊舒缩功能的解剖学基础,加之胆囊已有病变,其术后功能如何让人生疑,遗留胆囊可能成为多余的摆设。
8.保胆取石忽略了胆囊癌与胆囊结石的关系
胆囊癌是一种不常见但高致死性的恶性肿瘤;大部分病例是在患者接受胆石症手术时偶然发现的,这种情况下发现肿瘤的概率为1%-2%。因为胆囊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和胆囊癌症状的模糊性及非特异性,该病在诊断时通常已处于进展期,这被认为与胆囊癌预后差有关。
70%-90%的胆囊癌患者存在胆石症,而胆石症病史似乎是发生胆囊癌的最强危险因素之一。来自上海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了368例胆囊癌患者和959例健康对照者,结果发现存在症状性胆囊疾病(胆石症或自我报告的胆囊炎)的个体,发生胆囊癌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34倍。
研究发现,胆石直径大于3cm的患者,其胆囊癌的风险是胆石直径小于1cm患者的10倍,胆石症持续时间较长的患者(尤其是病程超过40年)胆囊癌的风险更高。
9.保胆取石遗留了再手术隐患
保胆取石因为留下病变胆囊,术后症状和结石复发理论上不可避免,再次手术风险加大,最终难以保胆。保胆取石150年前首开治疗胆囊结石病先河,经过外科先辈往复尝试,仍然回归到今天推荐使用胆囊切除术治疗有症状胆结石,这一金标准已为外科医患所接纳。保胆取石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支持,尤其是西方国家不做推荐。
参考文献:
1.Afghan NH, Vollmer CM. Complications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2. Mehrotra B. Gallbladder cancer: Epidemiology, risk factors, clinical features, and diagnosis.
3.Afdhal, NH. Approach to the patient with incidental gallstones.
No. 1-3 In: UpToDate, Post TW(Ed). UPToDate, Waltham MA. (Accessed on August 25, 2016)
4. Sabiston Textbook of Surgery(19th edition)
本文系蒲青凡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蒲青凡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