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徐武华 三甲
徐武华 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康复科

医生的老师

2617人已读

今天是教师节。

作为一名从事临床工作28年的“老”医生以及诸多研究生的导师,这两天接连收到省内外快递来的鲜花,心情可谓百感交集。

此时此刻,我想起了自己的老师,大学时代的,硕博时代和留学期间的,正是他们当年孜孜不倦、“一把屎一把尿”的教诲才成就了今天的徐大夫!

记得读生理课的时候,还没完全从高考缓过劲来的我面对厚厚的、枯燥乏味的那本《生理学》一筹莫展,正是那个稍显发福的刘老师用她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让我听得如醉如痴,并从此爱上了医学。至今,我依然记得她在解释细胞新陈代谢时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和每一个肢体动作,她说“细胞就像一个人,她刚诞生的时候,也很幼稚,但长得特别滴快,所以每一个婴儿在熟睡的时候,你能听到她身体快速成长所发出的噼噼啪啪声,像雨后的春笋,如雨露下的秧苗......”

那一刻,我听到的是一个个极具文艺的故事,看到的是一个母亲怀抱孩子时的幸福与满足,学到的是质朴的、永生难忘的医学知识。也正是受她感染,我也喜欢上了医学科普。因为我发现,这世上其实本无天书,全靠你如何理解和解读!

开始接触临床后的老师明显严厉了许多。

他们会当场撕掉你刚写的不合格的病历,无视你面脸的倦怠和无辜;他们会在你递错手术刀或者污染清洁区时对你咆哮,甚至踹你一脚,任凭你已经泪眼婆娑;他们会在你对患者做某一个有创操作前反复提问,直到你把每一个步骤都倒背如流。

当然,他们也会在我们无比崇拜的注视下做出福尔摩斯般的诊断逻辑推理之后,露出孩子似的狡黠笑容;他们也会像兄弟般在医生值班室偷偷分享食物;他们还会以过来人身份向我们传授“泡妞秘籍”......

硕博时代的师生关系更像是门徒。导师们多是年富力强、经验老道、事业如日中天的专业顶梁柱,相当多的还是科室主任,甚至院长或副院长之类的医院中高层领导干部。而我也已经走出了菜鸟阶段,但稚嫩的翅膀依然经不起狂风,那时的我向导师们学习的更多是各种“江湖经验”:无论我突然遭遇多突然的狂风暴雨、多危急的天崩地裂、多艰难的高山沟堑,我都要做到面不改色、临危不惧、百折不饶、勇往直前!

我的留学导师是一个令我十分敬畏的日本学者。他早年曾在美国Mayo Clinic(梅奥诊所)留学,再加上日本人特有的工作狂和细节癖,一度令散漫成性的我头痛不已。但正是这个苛刻到变态的日本小老头教会了我什么叫做认真,而且这种认真还不是我们想象的咬牙切齿的认真,而是一种将复杂化为简单的程序化认真。

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他手把手教我做实验。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打开冰箱取试剂的小动作就曾经把我骂得狗血喷头,但当我忍着厌恶看他为我示范一次之后,我被他彻底征服了!

他告诉我,反复打开冰箱会影响冰箱里生物试剂的活性,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人工误差,所以要求我在打开冰箱之前首先“think”(思考)试剂在哪个角落的哪个盒子里,然后与登记本核对后“second thought”(再思考)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才开门快速取出试剂盒。我以为这个动作就此结束了,正专心从盒子里取出试剂时,身边又听到一声粗犷得犹如咆哮的“だめだよ!”(不行!),原来是我忘了关冰箱门!

他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是为中国培养一名实验技术员的,而是为中国培养科学家的”,所以,为了让我每次使用微量加样器准确加样,他曾经要求我不断地思考什么样的样本在加样后要在小试管口停留多久,要求我每周二晚上必须向他汇报一周的研究进展,还要向他解释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意义!

可怜我当时那菜鸟级的日语和蹩脚的英语口语!

但我真的应该非常感谢这个可敬又可怕的日本小老头。因为他教会了我对细节的尊重,不管是在从事科研活动,还是面对疑难复杂病例,细节都决定了成败!

当然,我最怀念的是我的父亲。他曾经也是一名军医,只是后来因工作出色才转为政工干部。他从小就以身作则地传授我各种生存和保健知识,并传染给我一种豁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要知道,当医生既是一件脑力活,也是一件体力活,而正是军医父亲的耳濡目染,才使我逐渐有了一副健壮的体魄、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乐观坚强的性格。

师恩浩荡!

徐武华
徐武华 主任医师
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康复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