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期肠癌的治疗是多兵种多武器的持久战
治疗上述复杂的四期肠癌,多学科团队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也就是所谓的MDT模式,这一模式在肠癌而言,相比其他类型的肿瘤,更加值得推广,因为多学科的干预对其疗效的影响也是最大的。正因如此,这一模式近年来在我国肠癌治疗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推进和共识。无论是病房的MDT讨论,还是整合门诊,抑或是学术推广,在提高我国肠癌治疗水平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限于医院各方面条件和不同科室医生的理念的差异,在MDT的推广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多的制约因素。比如,总体普及度不高,地区差异较大;有些多学科协作形同虚设,或者流于形式。事实上并非所有肠癌患者都需要多学科团队的参与,其中大多数早中期肠癌的治疗有非常明确的指南或者共识,没有争议,只要按照流程按部就班的治疗就可以了,再组织多学科讨论显然就是医疗资源的浪费。肠癌多学科治疗更多的优势是体现在复杂肠癌的治疗领域,尤其是局部晚期和四期肠癌的治疗,这类患者从中受益最大,在学术圈讨论和分享的病例也基本是四期肠癌。这是因为我们与四期肠癌做斗争的过程,其实是一场多兵种多武器的持久战,可以理解为慢病全程管理的概念。
持久战这个比喻,其实是让医生和病人都认识到,这个斗争是长期的,甚至可能是终生的,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制定阶段性治疗目标,攻克一个个阵地,或者是持久相持斗争。这个概念决定了医生如何与患者沟通,患者如何面对疾病,决定了多学科团队如何制定临床决策,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如何运动不同的武器协同作战。看起来肠癌治疗的武器似乎很多,如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介入治疗、射频治疗等等。但实际上,在肠癌治疗的某个阶段,我们可以选择的武器并不多,这还要兼顾到患者的年龄体力、耐受性,考虑到如何为下一步治疗创造条件,而治疗的结果往往难以精准预期,常常需要动态调整,如同战役中的排兵布阵,不同兵种的单用、联用、序贯、代价等等,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权衡。
慢病全程管理的过程,需要把握的原则很多,其中特别强调的是平衡原则,平衡原则贯穿了四期肠癌治疗的始终,比如局部和全身的平衡,肿瘤根治与生活质量的平衡,风险与效益的平衡,生理创伤与心理承受的平衡等等。从这种疾病全程管理的理念出发,有利于多学科团队制定科学地临床决策,有助于患者理性客观地面对疾病,配合临床治疗,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肠癌的生物学行为相对友好,即使发生了转移甚至术后复发,多数情况也比较乐观,通过积极的MDT治疗,仍然有较好的预后。
四期肠癌不意味着终末期,很多病人得到了再次根治性切除,或者病情得到了长期有效的控制。从慢病管理的角度,既不放弃也不过度治疗,强调平衡的理念,发挥多兵种多武器的优势,以求取得疾病治愈或是有效控制的目标。
本文系王志刚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王志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