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越来越多越年轻化的疾病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已经进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量吸烟及人工清除雾霾的社会,随之而来的疾病越来越多,尤其是脑血管病,并且已经开始往年轻人身上发展。此时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脑血管病带来恶性后果;它导致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给家庭负担蒙上沉重的包袱,至于什么是脑血管病呢?它包括脑梗死,脑出血,脑血管畸形等,本文主要来聊一聊脑梗死。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和脑栓塞等,脑梗死是由于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并伴有相应部位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脑梗死好发于50~60岁以上的人群,常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风心病、房颤、冠心病或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的患者。约1/3的患者病前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起病前多有前驱症状,表现为头晕、短暂性肢体麻木、偏身无力,甚至反复发作,脑梗死发病后多数患者意识清醒,少数可有程度不同的意识障碍。如果大脑半球较大面积梗死、缺血、水肿,起病后不久出现意识障碍,甚至脑疝、死亡。
当气温骤变,气压、温度明显变化时,尤其是严寒和盛夏时老年人适应能力差,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比平时高,所以要特别小心。及时注意脑血管病的先兆,如突发的一侧面部或上、下肢突然感到麻木,软弱乏力,嘴歪,流口水;突然感到眩晕,摇晃不定;短暂的意识不清或嗜睡等。
另外,临床上许多人即使具备上述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却没有发生脑血管病,而另外一些不具备上述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却患了脑血管病,说明脑血管病的发生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尤其是遗传因素有关。
脑梗死的临床症状复杂,常见的症状有:肢体偏身无力或轻度偏瘫、偏身异麻、步态不稳、头昏、头晕、失语,中枢性面舌瘫、饮水呛咳和吞咽困难,大小便失禁等甚至昏迷。
如果出现上述先兆或症状,我们应该怎么办?记住:千万不能在家里拖延,哪怕不是脑梗死,也要高度警惕,及时就医,寻找神经内科大夫帮助。因为脑梗死的治疗是与时间赛跑,脑细胞在缺血、缺氧60秒内停止工作,4-6分钟开始死亡,10分钟以后就开始出现症状,并且死亡的脑细胞是不可再生的;因此患者家属一旦发现有可能是脑梗死,应该立即将患者送至有卒中单元或者有能力进行静脉溶栓、动脉取栓等治疗的大型医院,这个时间非常紧迫,从发病到治疗结束应控制在4.5小时内,后循环缺血时间窗可以适当放宽;总之,就是越快越好,争取拯救更多的脑细胞;如果能够完成溶栓、取栓等治疗,那么下一步的治疗就相对简单,患者预后就会相对较好。但是,如果不能及时采取上述治疗方案,也应该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包括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清除自由基,控制基础疾病,包括后期的康复治疗。
最后我们也应该重视,对于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或者发生过一次脑梗死的患者(因为脑梗死易复发,如果发生第一次脑梗死了,你也康复的很好了,但是如果再发一次就不一定有好的结果了),我们应该在除了有针对性的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外,还应该对危险因素所致的血管病变进行积极治疗,包括对于血管狭窄进行介入支架处理,以期待更好的预防脑梗死再发;目前国际、国内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脑梗死重在预防,而不是等待发病后再去治疗;因此脑血管病关系着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为了自己及家人的健康,期待有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去认识它。
本文系李亚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李亚军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