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部肿瘤诊断方法-----气管镜技术
目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深入,人们的健康正受到来自社会多方面的影响。癌症是21世纪人们面临的最主要的健康威胁,其中肺癌是癌症家族中死亡率较高的肿瘤之一。如何早期发现,准确诊断肺癌是医务工作者所面临的问题。目前肺癌的诊断除常规影像学检查如X线片,CT,甚至PET-CT等检查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检查手段,即气管镜检查。气管镜自1887年发明以来经历100多年的历史,50年前随着光导科学的发展,纤维气管镜便应运而生,使气管检查变成为方便,安全,痛苦较小的检查手段,成为肺部疾病,尤其是肺部肿瘤最主要的检查手段。目前气管镜家族已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家族,对肺部疾病的诊治起到较大大帮助。
电子纤维支气管镜目前已发展成了多种孔径,多种功能的大家族。常规支气管镜外径4-7mm,其可以达到4级左右支气管,其有工作孔道,可用于各种肺部中央型病变的检查与治疗。超细支气管镜外径3mm左右,由于管径更细,因此可以达到更远的支气管行检查,往往可以达到6-8级支气管,对于靠近肺内带的周围性病变起到较好的诊断作用。荧光支气管镜检查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较为先进的气管检查项目。它利用正常组织,癌前病变组织及癌变组织其荧光特性不同的特性,使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到组织上,同时观察不同组织反射光线颜色的变化来区别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目前荧光支气管镜主要用于支气管粘膜病变的诊断,对于肺原位癌,肺癌边界的判定,肺癌术后复发等情况的判定有较高的价值。超声支气管镜即是在传统气管镜技术上再加上一超声探头,能从一扇形方向显示支气管外的层面,这样就可以显示黏膜的细节、周围性肿块以及5cm深的纵隔淋巴结,这种技术的发展是肺癌诊断和分期最重要的进展之一。目前开展的支气管内超声下经支气管细针穿刺(EBUS—TBNA)技术已在国内中心城市大医院成功开展,并且逐渐取代纵膈镜成为诊断纵膈疾病强有力的武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是21世纪的新型气管镜。这种新出现的技术可以对周围肺病变进行导向而且是传统支气管镜所不能达到的,它联合了物理学、信息学、放射学和支气管镜来对周围性病变进行最好的导向。电磁导航特别适用于不能手术治疗或者拒绝手术以及传统支气管镜或经胸细针穿刺不能诊断的患者。此外,胸腔积液的病因诊断一直是困扰胸科医生的难题,约有30-40%的胸腔积液病人靠常规检查往往不能明确原因,常规经胸壁胸膜活检阳性率低。内科电子胸腔镜能在直视下对胸膜病变进行活检,大大提高了活检的阳性率。内科胸腔镜检查的主要适应症是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胸膜转移癌、胸膜间皮瘤等胸膜疾病的诊断及自发性气胸的治疗,它是胸膜病变诊断的金标准。
本文是廉海容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