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鼻窦炎的诊治
一、病因
1.急性鼻窦炎
多因对急性鼻窦炎治疗不当,或对其未予彻底治疗以致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使之转为慢性,此为本病之首要病因。
2.阻塞性病因
鼻腔内的阻塞性疾病,如鼻息肉、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鼻腔肿瘤、鼻腔填塞等阻碍鼻腔鼻窦通气引流,是本病的重要病因。
3.致病菌毒力强
某些毒力较强的致病菌,如患猩红热时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其所致的急性鼻窦炎,极易转为慢性。
4.牙源性感染
因上列磨牙的牙根与上颌窦底部毗邻,若牙疾未获根治,易成为牙源性慢性上颌窦炎。
5.外伤和异物
如外伤骨折、异物存留或血块感染等,导致慢性鼻窦炎。
6.鼻窦解剖因素
由于各个鼻窦特殊的或异常的解剖构造,不利于通气引流,亦为不可忽略的自身因素。
二、临床表现
1.疾病症状
(1)局部症状
①脓涕:鼻涕多为脓性或黏脓性,黄色或黄绿色,量多少不定,可倒流向咽部,单侧有臭味者,多见于牙源性上颌窦炎或真菌感染。
②鼻塞:轻重不等,多因鼻黏膜充血肿胀和分泌物增多所致。
③嗅觉障碍:鼻塞和炎症反应可导致嗅觉障碍。
④头痛:慢性鼻窦炎一般无明显局部疼痛或头痛。如有头痛,常表现为钝痛或头部沉重感,白天重,夜间轻。前组鼻窦炎多表现前额部和鼻根部胀痛或闷痛,后组鼻窦炎的头痛在头顶部、后枕部。患牙源性上颌窦炎时,常伴有同侧上列牙痛。
⑤其他:由于脓涕流入咽部和长期用口呼吸,常伴有慢性咽炎症状,如痰多、异物感或咽干痛等。若影响咽鼓管,也可有耳鸣、耳聋等症状。
(2)全身症状
较轻缓或不明显,一般可有头昏、易倦、精神抑郁、萎靡不振、纳差、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降低等症状。极少数病例若已成为病灶者,可有持续低热。
三、检查
1.鼻腔检查
病变以鼻腔上部变化为主,可见中鼻甲水肿或肥大,甚至息肉样变。有的可见多发性息肉。前组鼻窦炎可见中鼻道及下鼻甲表面有黏脓性分泌物附着,后组鼻窦炎可见嗅裂及中鼻道后部存有黏脓液,严重者鼻咽部可见脓性分泌物。
2.辅助检查
(1)鼻内镜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粘性或粘脓性分泌物,鼻粘膜充血、水肿或有息肉。
(2)鼻窦CT诊断鼻窦CT有助于明确病变范围,有助于明确局部骨质变化情况,有助于与鼻腔肿瘤相鉴别。CT由于其较高的分辨率,观察病变较为细致和全面,是目前诊断慢性鼻窦炎的良好指标。
四、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鼻内镜检查或鼻窦CT结果可作出诊断。对儿童慢性鼻窦炎诊断时应严格掌握CT扫描的指征。
五、治疗
1.糖皮质激素
(1)鼻内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水肿作用,疗程不少于12周。
(2)全身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尤其是严重、复发性鼻息肉患者,可以短期、减量口服,不推荐鼻内或全身注射糖皮质激素。
2.大环内酯类药物:
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选择性的应用长期低剂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是有效的。
3.抗菌药物;合并细菌感染的,选用抗生素治疗。
4.黏液促排剂
可以稀化鼻腔及鼻窦分泌物并改善鼻粘膜纤毛活性,有促进粘液排出和有助于鼻腔鼻窦生理功能恢复作用,推荐使用。
5.抗组胺药
对伴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可以使用,可以明显减轻喷嚏、流涕的症状。
6.高渗盐水
高渗盐水可以改善鼻黏膜纤毛清除率,有临床试验结果显示高渗盐水在咳嗽、流涕、鼻后滴漏综合征各个评价指标中均有明显效果,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段。
7.血管收缩剂
原则上不推荐使用,持续性严重鼻塞的患者可以短期使用,疗程不超过7天,会引起继发药物性鼻炎。
8.手术治疗
鼻内镜下鼻窦手术为目前首选方法。在鼻内镜明视下,彻底清除各鼻窦病变,充分开放各鼻窦窦口,改善鼻窦引流,并尽可能保留正常组织,是一种尽可能保留功能的微创手术。
对于一个确诊的慢性鼻窦炎患者,推荐的治疗程序应该是:首先进行药物治疗(包括局部和全身应用),在药物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进行鼻窦CT扫描,如果有手术指征,再行鼻内镜手术。
六、预后
在药物、手术治疗下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少数伴过敏、哮喘、阿司匹林不耐受等特异体质的患者,疾病常反复发作。
本文是郭剑锋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