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肩痛不等于肩周炎
在门诊中,医生发现一个普遍现象:大部分肩部受伤的患者,都认为自己得的是“肩周炎”,他们辗转于针灸科、疼痛科、理疗科,拔过火罐、打过针灸、做过理疗,肩痛症状就是不见好转。
为什么我的肩膀那么僵硬,连梳头的动作都不能完成?
为什么我的肩膀那么痛,晚上经常会痛醒?
为什么我手臂举不起来,没有力气?
为什么我的肩膀抬到一定高度就剧痛难忍?
中国肩肘外科协作组委员,肩关节权威专家丁少华教授在其讲课中指出,其实,“肩周炎”是一个150年前的古老诊断,随着肩关节外科的发展,医生们已经认识到,引起肩关节疼痛的疾病很多。所谓的“肩周炎”的发病率只有2%~5%。在60岁以上由于肩痛就诊的老年人中,肩袖损伤和肩峰撞击症的发病率最高,达85%;肩关节不稳则占10%。这个结果让大家大吃一惊。
虽然老百姓对于肩袖损伤这类的疾病名称十分陌生,但是疾病表现出来的病症却是很多中老年人熟悉的。
“肩袖损伤”表现为肩膀疼痛、上抬无力、静息痛、夜间被痛醒、不能侧卧。“肩峰下撞击症”典型表现是肩部慢性钝痛,在上举或外展活动时加重。“肩关节不稳”则是肩部疼痛,对肩关节某个方向的运动感到恐惧。
这些症状与肩周炎所表现的关节僵硬,胳膊向后、向外旋转活动度困难,日常生活受到影响有明显区别。市民朋友要引起重视。
赵先生酷爱打网球,经常约上球友一起去运动,一打就是三、四个小时。一年前,他的右肩膀开始疼痛,起初还好,后来越来越严重,晚上睡不好觉,就连翻个身,都需要用左手帮忙。
他加强锻炼,更疼痛,吃了止痛药,也不见好。
经肩关节专家检查,诊断他为肩袖损伤,肌腱处有部分撕裂。
“就像一辆奔驰车,性能最好,但如果当出租车过度使用,也是很容易报废的。一块肌肉如果老是重复同一个动作,就容易老化,断裂。”
医生给他开了运动处方:运动量从每周四五次,减少为每周一二次,每次运动的时间也减少一半。半年后,老赵的手臂又恢复自如了。
值得注意的是,肩关节疾病被误诊不止让患者饱受病痛之苦,更危险的是,因为不正确的治疗与康复,造成进一步的损伤。
门诊中,上了50岁的人,最容易将肩袖损伤当成肩周炎。
55岁的王先生,喜欢游泳,肩膀疼痛了快三年,实在熬不住了。之前,因为上了年纪,他的朋友们都说他得的是肩周炎,平时应该多做拉吊反、爬墙、做操来改善,他除了继续保持游泳外,又增加了这些运动。但是没见好。
这个患者来医院就诊的时候,已经是比较严重的肩袖损伤,肌腱的裂口比较大,给他做了肩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手术后恢复正常。
本文参考宁波李惠利医院丁少华教授网页。
戴祝博士、副教授简介(每周四上、下午 骨科肩痛门诊 南华附一门诊三楼C区3006室)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湖南衡阳医学院)骨科一病区副主任,留学美国人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2005年毕业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系七年制
2009年11月-2010年5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与关节镜外科进修
2010年9月考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著名骨科专家李康华教授
2012年晋升骨科副主任医师
2013年6月毕业并获博士学位
2014年晋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5-2016年留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中心
2017年宁波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学习肩关节镜技术
专注于人工关节置换、关节镜及运动医学。率先在湖南省内开展间隙平衡法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复发性髌股脱位MPFL重建、股骨滑车成形术、半月板根部损伤修复术等。共发表科研论文约20篇,其中2篇英文论文发表在美国及英国sci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12篇,参编著作2部,多次在省级及国家级骨科专业会议发言,获实用新型专利4项,主持湖南省科技厅课题2项,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