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林思渝
林思渝 主治医师
医生集团-上海 线上诊疗科

教你如何简单判断肌张力的高低

70383人已读

对于家有脑瘫患儿的家长而言,无论康复科还是功能神经外科的评估,“肌张力”的高与低,总是医生和家属绕不开的话题。那到底什么是肌张力,肌张力的高低要如何判断呢?

肌张力是指被动拉长或牵拉肌肉时所遇到的阻力,或者说肌张力是指肢体被动活动或按压肌肉时所感受到的阻力。每个人都有肌张力它是维持人体各种姿势和运动的基础,会受疾病的影响发生变化

肌张力异常时,可导致姿势及运动异常。肌张力增高时躯干和肢体运动表现比较僵硬,关节活动度变小;当肌张力降低时身体表现较柔软,同时关节的活动度变大。

一般来说,孩子一周岁前,肌张力异常就会有比较明显的表现。月龄不同,肌张力会有所不同,随着月龄的增长而发生变化。要判断肌张力的高低,需在孩子清醒、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可通过活动孩子的关节、触摸肌肉的硬度来判断,接下来为大家讲一讲如何简单的判断肌张力的高与低。

首先,观察孩子的关节活动度:活动度小,说明肌张力增高,活动度过大,说明肌张力过低。1、肩、肘关节活动度观察

让孩子的头颈保持在身体的正中线,将宝宝的手拉向对侧肩部(如图),当肌张力低下时,其上肢很软,像围巾样围住自己的颈,所以又叫“围巾征”;当肌张力增高时,肘关节往往不能达到身体中线位,孩子表现为吃手困难。

blob.png

2、踝关节足背屈角

家长扶住孩子的腿伸直(可以直接轻按膝盖),使孩子的脚背屈向小腿(用手掌紧贴孩子足底向小腿方向压去),足背和小腿前侧形成的角度就是足背屈角(如图)。注意别硬压,当感受孩子用劲对抗你的手掌时停住,此时的角度是比较客观的(正常值为60°-70°),当小腿的肌张力增高时,足背屈角就会增大,站立时会出现尖足的异常姿势。

blob.png

3、膝关节腘角

孩子平卧,屁股不要离开床面,膝盖弯曲,固定膝关节于腹部两侧,然后举起小腿,小腿和大腿的夹角为腘窝角(如图)。正常小儿0-3个月为80°-100°,4-6个月时为90°-120°,7-9个月时为130°-150°,10-12个月时为150°-170°。度数达不到,提示肌张力可能过高,度数超出较大,说明肌张力可能较低。如果膝关节紧张,患儿站立时常呈蹲伏状(即屈膝屈髋位)。

blob.png

4、髋关节股角

让孩子平卧,双腿伸直,尽可能拉开双腿(注意动作轻柔、膝盖伸直),直到拉不动受到较大抵抗时,测量两腿夹角(如图)。正常小儿0-3个月为40°-80°,4-6个月时为70°-110°,7-9个月时为100°-140°,10-12个月时为130°-150°。如果股角小,说明股内侧肌肉张力高,患儿站立时出现并脚,迈步时出现交叉步;如果股角大,说明肌张力可能较低。

blob.png

其次,触摸感觉孩子肌肉的硬度与坚实度:肌张力增高时,肌肉硬度增加;反之,触之松软。

家长可以在家中按照上述方法帮助孩子自测,所有的测试均应对称进行。如发现异常,请及时咨询专家确诊。


林思渝
林思渝 主治医师
医生集团-上海 线上诊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