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交焦虑障碍的症状表现和治疗选择
社交焦虑障碍,也称社交恐惧障碍。表现为对某种或多种社交情景的恐惧性情绪发作;对特定社交活动的预期性焦虑;以及回避社交的行为;社交恐惧也突出表现形式多样的自主神经机能紊乱。
一、社交恐惧障碍可以表现以下多种多样的形式:
1.赤颜恐惧,特定社交活动如交谈、被注视时出现并担心出现“脸红”。
2.视线恐惧(或目光恐惧),主要指害怕自己的目光(或视线)不受控制地专门注视别人尤其是异性的隐私部位。
3.对视恐惧,害怕与他人有目光接触,尤其不敢与人对视。
4.谈说恐惧,与人交谈或被要求语言表达(如学生回答老师提问、向上级汇报工作等)时紧张害怕,出现口吃,语音沙哑,语言不连贯、间断甚或不能发声。
5.泌尿恐惧,也称“膀胱羞怯综合症”“尿羞症”,指小便时有他人在场便感觉小便困难,表现排尿“酝酿期”延长,无法完成排便,常见被迫采取蹲位才能排解小便。青少年男性更多见。
6.书写恐惧,被他人注视时无法进行有效书写,比如感到被注视后突然不能完成语句拼写、或反复写错熟悉的字词。相对较少见。
7.进食恐惧,他人注视下进食困难,有的患者表现为遭遇特定社交情境后口水突然过度分泌,被迫频繁吞咽口水,不得不暂停进食。较少见。
8.呼吸恐惧,发生于集体宿舍晚间入睡期间,患者害怕自己的“呼吸声”被舍伴听到,被迫对自主呼吸加以人为控制,患者常在确认其他舍伴已经入睡后才能放松下来并恢复自主性呼吸。呼吸恐惧可能并不多见,但属于程度较严重的社交恐惧表现形式,它通常伴随其他恐惧形式共同表现,或在其他表现形式基础上发生出来。呼吸恐惧患者几乎均继发睡眠损害。
9.恐人症,这种社交恐惧形式通常具长期病程、慢性加重特征,常表现对“人脸”特别敏感和恐惧。一些患者会发展到害怕照片和画像上的人脸,或者人物塑像或服装模特也可能引发惊恐反应,少数可以严重到对电影或电视剧中的“人脸”也会表现出恐惧症状。患者害怕并躲避其他人类个体以及群体,常把自己封闭在无人空间。有的患者慑于白天的“人脸”,导致只能夜晚才外出活动。
二、治疗方法和选择:
1.各类抗抑郁药物均可使用于社交焦虑障碍,其中以SSRIs(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最为常用,疗效大多理想,但有些患者可能需要较长的维持期用药。为一级选择。
2.急性期治疗可配合使用BZs(苯氮卓)或Zs(佐匹可隆、佐吡坦等)类GABA受体激动剂,但应在使用2~3个月后随急性期治疗结束而及时减停,以免形成依赖。
3.两种新型环酮类(5-HT1A部分激动剂)疗效尚须观察,应避免首选或单独使用。
4.心理治疗主要使用过脱敏疗法和认知-行为治疗。
①实践已经证明脱敏疗法可行性较差,患者多不能执行和有效完成治疗,疗效局限且不能持久,目前已经鲜有使用者。
②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取得疗效,但疗程长,疗效大多难以巩固和稳定,治疗结束常见复燃,目前认为该种治疗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性方法是可取的,但不建议单打独斗使用于治疗社交焦虑障碍。
本文系王松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王松波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