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韦璇 三甲
韦璇 副主任医师
厦门市仙岳医院 睡眠医学中心

专家带您走出安眠药认知误区

2723人已读

受访专家/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中心、精神医学科主任潘集阳教授

睡眠的时间约占人一生中的三分之一,而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抱怨睡得不好。失眠会引起疲乏、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易怒,也是车祸和生产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

虽然失眠问题如此常见,但百姓仍缺乏正确认识,许多非专科医生对失眠的诊治也欠规范。据估计,失眠者中大概只有15%是单纯的失眠症,其他大多有别的原发病。因此,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中心、精神医学科主任潘集阳教授提醒:“经常失眠者,首先要请睡眠专科医生鉴别原因,这是关键的一步。

失眠,不只是睡不着那么简单


入睡困难,半夜易醒或醒后难以再入睡,以及早醒,人一生中或偶然、或频繁总会遭遇失眠的状况。

潘集阳教授指出,偶尔失眠(一周不超过两次)不用紧张,通过自行调节可以解决。但若每周失眠超过3次,持续4周或更长时间,请不用犹豫,尽快到医院咨询睡眠专科医生。“因为失眠既可以是一种原发病,但更多时候是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失眠者中大概只有15%是单纯的失眠症。”

一些仅以失眠为表现的精神疾患及其他躯体疾病常常容易被漏诊。

如精神心理障碍患者中多有失眠症状。临床发现,50%的失眠患者真正的病因是情绪障碍(例如焦虑症、抑郁症

此外,失眠也可伴发于其他的睡眠障碍,如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打鼾)、不宁腿综合征等。有心脏病、高血压、呼吸问题、胃肠疾病、神经疾病的患者,也常常合并失眠。

一些降压药、降糖药、抗哮喘药等也可引起失眠。

所以,找到失眠的真正原因,对症治疗,才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安眠药,国人最抗拒


应用镇静催眠药物是目前治疗失眠的最主要手段。对于安眠药,不同的失眠者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人一失眠就吃安眠药,对安眠药过于依赖;有的人无论失眠多严重,却因害怕安眠药的副作用,宁愿忍受失眠的痛苦,也不愿吃药。

从事多年睡眠障碍诊疗的潘集阳教授说:“临床发现,很多患者都对服用安眠药抱有恐惧的心理,他们一看药物说明书上的一大串‘副作用’就害怕,尤其是广东人,他们更乐意服用中药、中成药,这样的心理导致不少人偏信了一些所谓的‘纯天然、无副作用’的保健品,或者一些土方子。”

由于担心安眠药上瘾,不少患者常常自行减少药量或停止服药,这样服服停停或者随意加减用量,反而容易增大成瘾的危险性。潘集阳教授指出,使用安眠药的最主要作用在于,迅速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只要经专科医生的正确诊断和精准用药,患者其实无需过分担心成瘾问题,该吃药时就吃药,以免延误治疗,加重病情。

按需治疗,间断用药


潘集阳教授介绍,综合治疗失眠应包括三方面:①病因治疗;②睡眠卫生教育和认知行为治疗等;③药物治疗。

对于那些需要长期服用催眠药物的慢性失眠患者(连续失眠超过6个月以上),目前提倡遵循“按需治疗和小剂量间断用药”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白天工作情况和夜间睡眠需求,可在症状出现的晚上使用半衰期短的药物。当症状稳定后无需每日使用,可间断用药。例如:①当第二天白天安排有重要工作或事情,需要确保夜间获得有效睡眠时,服用药物;②上床10分钟后仍不能入睡时,起床服药;③白天遭遇特别事件,预期入睡困难时,可在上床前5~30分钟服用。

关于安眠药的几大误区


误区1:长期吃安眠药,就会依赖、成瘾

以往应用广泛的苯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在长期服用不当的情况下,确有可能产生药物依赖、成瘾,但并非就因此认为吃安眠药就会成瘾依赖。新一代的非苯二氮卓类催眠药物起效快,作用时间短,且次日“宿醉作用”少,依赖性亦较低,安全性大大提高。潘集阳教授指出,许多应用安眠药出现依赖、成瘾的个案,往往是由于诊断不对,没搞清真正的病因,导致用药不当所致的,如因焦虑、抑郁伴发的失眠,应该治疗控制原发病,同时治疗失眠症状。或是患者自身未遵循医嘱,自行改动药物的服法,进而导致疗效欠佳、药物耐受等问题。

误区2:长期服用安眠药,会得老年痴呆

潘集阳教授指出,至今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安眠药会造成老人痴呆,二者无直接的因果关联。但不排除本身有老年痴呆的人,失眠是作为其发病的前期表现之一。

误传3:服安眠药要不时换药、增减药量。

服用安眠药时,很多的患者都喜欢自行增减药量或者换药,其实这样是很危险的,不仅影响到治疗效果,还加大了药物依赖成瘾的风险。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用药期间如果出现宿醉等不良反应,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应咨询医生,看是否应坚持服用,还是进行换药。而如果药物的疗效减低,亦不可贸然自行增加药量,应让专业医生判断是否为药物耐受,或是病情有变而影响疗效,再进行药量调整或换药、加药。

文/羊城晚报记者胡菁 实习生 林晓彦 通讯员 温志勤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韦璇
韦璇 副主任医师
厦门市仙岳医院 睡眠医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