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影像尿动力简介
引子
这是一篇科普文 ,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力来源于一个TCS(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家长的微信群,作为一个深居该群的泌尿外科医生,时常被家属问:尿动力学检查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做尿动力学检查?听说尿动力学检查很痛苦,是真的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复一次。就此,我想通过一篇文章来介绍一下小儿影像尿动力学检查,让各位患儿家属更深入地了解TCS对下尿路功能的影响。这篇文章的宗旨是通俗易懂,因此专业性、前沿性可能会打折扣,当然也希望家长给我留言提出建议和意见,我会定期更新。
(版本号1.0)
第一部分:认识泌尿系统
一、尿路组成
1、上尿路(肾脏和输尿管)
2、下尿路(膀胱和尿道)
肾脏源源不断地产生尿液,经过输尿管流向膀胱。同时输尿管膀胱开口存在一抗反流机制,可以防止膀胱内尿液向上反流至输尿管和肾脏,从而避免对肾脏功能造成伤害。
二、膀胱
1、膀胱主要有两个功能:
A、收集尿液并储存尿液
B、在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排出尿液
2、膀胱的结构:膀胱在组织学上分3层:
A、外层浆膜层(结缔组织层)
B、中间平滑肌层(逼尿肌),最重要的功能结构
C、内层粘膜层(尿路上皮)
三、下尿路的神经控制
1、骶神经(S2~S4)传出的神经元可启动和维持逼尿肌收缩,这些节段损伤将使排尿反射消失;
2、骶髓Onuf神经核(位于S2~S4)传出的运动神经元支配尿道括约肌、会阴及肛门括约肌;
3、腹下神经(T10~L2)的交感神经通路可接受膀胱和尿道的感觉,提供额外的传入信息。
第二部分: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异常
一、可能导致下尿路功能异常的神经性因素
1、先天性因素
A、神经管闭合障碍
B、隐性神经管闭合障碍(脂肪瘤型脊髓脊膜膨出、脊髓发育不良等)
C、骶骨发育不良
D、肛门直肠发育异常
2、后天性(获得性)因素
A、盆腔术后
B、中枢神经系统情况(如:脑瘫、肿瘤、外伤等)
C、脊髓情况(如:外伤、横断性脊髓炎等)
二、关于脊髓栓系(TCS)
1、TCS定义
是指由于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原因(如脊柱裂、脊髓纵裂、脊髓脂肪瘤、脊髓脊膜膨出修补术后脊髓粘连等)引起的脊髓或圆锥受牵拉,导致脊髓末端位置过低,脊髓发生缺血、缺氧、神经组织变性而导致的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和畸形综合征。
2、TCS引起的下尿路功能障碍
可能会出现的临床症状:
A、尿频/尿急的储尿症状
B、遗尿
C、排尿淋漓不尽
D、尿失禁(紧张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充盈性尿失禁等)
E、尿潴留
F、尿路感染
G、伴有或不伴有肛门括约肌异常表现(如:大便失禁、便秘等)
第三部分:尿动力学检查
一、为什么要做尿动力学检查?
膀胱两个功能——储尿和排尿——依赖于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力和尿道括约肌的闭合压力之间的协调作用。然而膀胱是一个“不可靠的证人”(Christopher R Chapple:Urodynamics made easy),其症状通常没有特异性,既不能提示诊断,也不能提示潜在疾病的严重程度,因此通过症状来评价尿路功能障碍较难。
尿动力学检查的目的是客观全面地评估下尿路功能,明确临床诊断,为进一步处理提供依据。
二、什么是尿动力学检查?
1、广义的尿动力学技术
A、排尿日记
B、尿垫试验
C、尿流率
D、超声膀胱尿动力学检查
E、静脉尿动力造影
F、膀胱测压
G、影像膀胱测压检查
H、尿道压力测定
I、移动尿动力学检查
J、神经生理学检查
K、上尿路动力学(Whitaker检查)
2、小儿影像尿动力学检查
这里主要介绍我们医院已经开展的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其检查核心是影像膀胱测压。膀胱压力检查通常是指在膀胱储尿期和排尿过程中测量逼尿肌的压力。
我们通过影像尿动力学可以获得的信息:
A、膀胱容量
B、膀胱顺应性
C、漏尿点逼尿肌压力
D、排尿逼尿肌压力
E、膀胱感觉
F、膀胱稳定性
G、膀胱逼尿肌-括约肌协同性
H、膀胱形态
I、是否存在膀胱输尿管反流
J、是否存在下尿路梗阻以及存在的部位
三、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是怎么做的?
(此处应该有图,然而并没有。)
尿动力检查通俗讲就是模拟膀胱充盈和排空的过程,同时测定相关数据,因此一些“侵入”性的导管是必要的,同时配合影像学检查,所以辐射也是不可避免的。
尿动力检查痛苦吗?痛苦,毕竟要逆行插入膀胱测压管,要说这个痛苦有多大,也不见得。对于不能清醒配合的低年龄小孩来说,做检查前需要镇静,因此插管的痛苦可能也感觉不到。除了膀胱测压管之外,肛门还有一根测压管用来测量腹腔压力,然后还有肛门括约肌肌电图检检测括约肌的活动。总的来说,尿动力检查并没有想象中的恐怖,当然检查时小孩的恐惧心理可能不能避免。
检查时通过膀胱测压管以一定的速度向膀胱内灌注含有造影剂的生理盐水,模拟膀胱的充盈过程,当到达膀胱最大容量后嘱咐排尿,电脑记录下相关数据,一个检查周期就算结束了,为了提高检查的准确性,减少误差,偶尔需要做两个甚至两个以上检查周期。
四、哪些情况需要做尿动力检查?
1、非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异常
大部分非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异常可以通过非侵入性检查明确诊断,但是对于药物治疗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儿,可以考虑尿动力学检查明确诊断,如遗尿、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排空障碍等。
2、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异常
对于由脊髓病变引起的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患儿,尿动力学检查时疾病评估和治疗的主要方法。因此在上面第二部分里提到的可能会导致下尿路功能障碍的情况,均需要行尿动力学检查。
五、什么时候做尿动力学检查?
1、如果患儿出生后即怀疑有脊髓神经方面的异常,理论上应该尽早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但是婴幼儿在形成正常的控尿时有一定的差异性,对数据的解释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当然,下尿路功能的评估越早越好,可以明确膀胱的功能以及对上尿路的危害程度。
2、神经外科对脊髓脊柱发育异常的手术前以及术后3月左右时,应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术前术后评估下尿路功能。
3、初次评估之后,根据膀胱对上尿路的危险度,制定复查尿动力检查的时间。
六、没有下尿路症状要不要做尿动力检查?
很多家长可能考虑小孩子并没有出现任何下尿路症状,对这个毕竟有“侵入性”的检查很排斥。一句话,如果有症状再检查,可能已经晚了。无论是脊柱裂,还是TCS,导致大小便功能异常和下肢功能异常都是缓慢发生的,而症状一旦发生,再行手术治疗,可能这些症状的缓解并不会很理想。很多时候,就是在这种“等症状出现”的等待中,贻误了治疗时机。
我们希望通过影像尿动力检查,在下尿路症状出现之前发现膀胱功能的异常,为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尽量避免症状的出现,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后记
关于脊柱裂和脊髓栓系综合征的泌尿外科处理,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时诊断和处理的基础。患儿家属对脊柱裂、脊髓栓系、尿动力学检查本身了解和认识还不够,因此会有很多疑问,希望此文能有所帮助。最后推荐好大夫两篇文章:
1.王杭州医生: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wanghangzhoudr_2393828659.htm
2.付明翠医生: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fumingcui_2787098285.htm
本文系夏红亮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夏红亮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