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中风脑出血脑卒中后早期康复训练很重要
脑卒中的特点是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中国每年新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卒中康复是经循证医学证实的对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是脑卒中组织化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节约社会资源。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根本目的是预防并发症,最大限度地减轻障碍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其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在脑血管病发生后的不同阶段,临床表现不同,对医疗、护理的要求也各有不同侧重,根据脑血管病的不同阶段进行了分期。
(1)急性期:是指自脑血管病发生至2周末。这一时期的特点是病情不稳定,常有骤然变化和意外,治疗以挽救生命和控制进展为主。
(2)康复期:是指急性期过后,病情有一定程度改善、渐趋稳定,是在病后1~6个月。除急性期有改善外,这一时期病情进一步好转的幅度较大,是一次发作后好转程度可塑性较大的阶段。换言之,若是可以恢复者,则在这一阶段可康复至较好水平;若是不可逆者,则症状、体征持续下去,转入后遗症期。这一时期的治疗不是以药物为主,而是用理疗、针灸、运动治疗,都需要帮助和正确指导。目前康复医学的发展,给瘫痪患者提供了许多有益帮助。
(3)后遗症期:是指经半年治疗,转入后遗症期。这一时期不能规定具体时限,除非再次发生脑血管病。这一时期病情平稳,不可能有明显好转,失去功能的部分,就是脑血管病发作真正损害所遗留的“记号”。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经认真功能锻炼后,由于脑其他部分的代偿作用,患者功能亦有进一步改善的可能性。
脑血管病早期康复训练很重要
康复实质是“学习、锻炼、再锻炼、再学习”的过程,是调动剩余脑组织的重组和再功能。康复训练能帮助病人保持和重新获得失去的一些功能,纠正不正确的姿势、运动,降低致残率,以便更高质量地生活,甚至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卒中后不久,一些失去的功能就会开始恢复,在最初的几个星期恢复最快,但有时也会持续很长时间。因此,康复训练应尽早进行。缺血性中风时,只要病人神志清楚,生命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脑出血一般宜在10~14天后进行。
脑卒中康复包括哪些方面?
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体位转移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脑卒中早期站立、步行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的肌力训练和康复
脑卒中后肌张力变化和痉挛的康复
脑卒中后早期语言功能的康复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和营养管理
脑卒中后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康复
脑卒中后肩痛、肩关节半脱位和肩手综合征的康复
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和康复
本文是杨刚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