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例分享】两例肛周脓肿并发坏死性筋膜炎的诊治
7月份,我科一周内连续收治两例肛周脓肿并发坏死性筋膜炎患者,该病临床相对少见,一般病情较重,并发症多且相对凶险。我们收治的两例患者经过近两个月的治疗、换药,整体恢复较好,故在此回顾诊治过程与同道分享,请大家多多指正!
什么是肛周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
肛周会阴部坏死性筋膜炎 是一种由多种细菌感染(包括厌氧菌和需氧菌)引起,同时伴有会阴、外生殖器及肛周皮下坏死性筋膜炎症。临床上主要以皮肤、皮下组织及浅深筋膜的进行性坏死,是一种广泛而迅速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为特征的软组织感染,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
病例1介绍:
患者,邹某某,男性44岁
简要病史:以肛门肿痛3天,发热2天入院。3天前,患者自诉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疼痛不适,当时无畏寒发热,无便血等,大便正常。在当地诊所口服、肌注消炎药物治疗,无缓解,2天前,肿痛症状逐渐加重,并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
专科检查:截石位,肛缘6-12点位肛缘可见明显红肿区域,范围波及右侧肛周及会阴、阴囊部,皮温较高,质偏硬,压痛明显,波动感不明显,肛门指检可扪及整个肛管括约肌硬化,6点位肛管后侧可扪及一尖锐鱼刺样异物(追问饮食,3天前有食鱼史),触痛明显。
术前诊断:肛周脓肿
术后诊断:肛周脓肿并发坏死性筋膜炎
病例特征:1、发病前有吃鱼史,指检肛管内有尖锐物; 2、入院时体温38℃多,白细胞2万多、C反应蛋白>200mg/L,降钙素原 3.86 ng/ml↑↑,报危急值。 3、有低钠血症、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及脓毒血症表现。
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图片:(术前照片丢失)
术中切开可见皮下脂肪和筋膜水肿、渗液发黏、浑浊、有泡沫状,味道奇臭,按压有明显捻发音。
术中切除部分坏死组织
行坏死性筋膜炎彻底清创术后
术后第二天,症状改善明显
术后第九天,拆除部分引流条
术后16天,拆除所有引流条
术后21天
术后35天
术后65天基本痊愈
病例2介绍:
患者,陈某某,男性,52岁
简要病史:以肛门肿痛半月,加重3天入院。半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疼痛不适,无畏寒发热,无便血等,大便正常。在当地诊所输液治疗,无缓解,症状持续加重,伴时有发热、畏寒,不能坐,疼痛剧烈,影响睡。
专科检查:截石位,肛门居中无畸形,环肛一周皮肤红肿,压痛,触之有波动感,以1-6点范围较大,波及肛缘外6cm,范围约6×5×4cm,皮温较高,12点位阴囊根部至肛缘肿胀明显,红肿中央皮肤呈黑色,波动感明显,指检:扪及齿线上6点位深大肛窦,肛直环一周肿胀明显,余未扪及异常。于肛缘外2cm处,分别在5点位和12点位穿刺抽出淡黄色脓液20ml。
术前诊断:肛周脓肿并发坏死性筋膜炎
术后诊断:肛周脓肿并发坏死性筋膜炎
病例特征:1、入院时体温最高达42.2℃多,白细胞2万多、C反应蛋白>200mg/L,降钙素原 2.53 ng/ml↑↑,报危急值。 3、有肝功能异常,低钠血症、低氯血症、低蛋白血症及脓毒血症表现。
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图片:
术前
切开后
术后8天
术后12天
术后 25天
术后46天
术后56天痊愈
治疗原则及过程:
1、术中尽可能的做彻底清创,甚至扩大清创范围,达到充分引流目的。这也是治疗的关键所在。
2、做好细菌和血培养,这两例患者都是多重耐药菌感染,先经验性应用抗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抗生素,等待药敏结果回示,及时调整敏感抗生素,且要大剂量、联合应用2-3联。
3、术后换药时先用双氧水冲洗腔隙,再用甲硝唑冲洗,然后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再用浸有甲硝唑的纱条湿敷创面,初期视创面渗液情况,每天换药2-3次,造成不利于厌氧菌生长的环境。同时及时观察是否有皮肤、皮下组织与深筋膜分离的情况存在,以决定是否需要扩创引流。甲硝唑不可使用过久,会不利于肉芽生长。后期我们使用康复新液、外用溃疡散纱条填塞创面。
4、积极治疗并发症,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必要时输血或蛋白。
5、如有条件可结合高压氧仓。
6、治疗的全程,特别是初期,密切观察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复查相关理化指标,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这两例患者住院时间在20多天,出院后换药1个月,目前已痊愈,患者自觉肛门功能正常,做肛门指检及肛门失禁评分,无肛门失禁情况,康复较满意。
本文是雒福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