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养生——心灵的修行
当今社会,最热门的话题是养生,最矛盾的理论是养生,最纠结的心态是养生,最混乱的市场是养生。有道是: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养生,让他健康,让他幸福;如果你恨他就让他养生,让他纠结,让他迷芒。
养生的历史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生命轨迹上的固定站点。虽然人类历史上许多名人都试图删除生命轨迹上的后三个站点,结果都失败了。
公元前2000年,古巴比伦王国的《吉尔加美什史诗》讲述的就是国王吉尔加美什寻求长生不老药失败的故事。秦始皇也曾派人率领童男童女出海寻找长生不老药,结局大家都知道。可见,人不分东西,地不分南北,时不分古今,追求长生不老的心都是一样的。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正是在追求健康的历程中,我们的祖先发现,通过对生活起居、饮食、行为的调适,能提高生命的质量,延长生命的时间。从而产生了“养生”的概念与理论。正如《黄帝内经》所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人类对健康的不断向往与追求,促进了医学的萌芽与形成。医学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又为人类养生保健、消除疾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今天,传统的养生理论与现代科学的研究成果,融汇成了具有时代特点的养生保健理论体系。不具备这一特点的养生理论,都是偏颇的!
养生的作用
养生保健虽然是关乎生命的“大课题”,但却始于寒热温凉、饮食、起居、情志、劳逸等这些日常“小事”。持怀疑态度者认为“生死由命”,绝非这些日常小事所能左右。养生保健到底有没有用?一直是社会争论的热点话题。如果说古代的理论离我们太远,如雾里看花,真伪难辨,那么,现代的研究结果又如何呢?
美国哈佛医学院Chiuve等一项研究发现,保持不吸烟、合理体重、规律运动、饮食习惯良好、适量饮酒5种健康习惯的女性和男性,卒中危险分别降低79%和69%。
2017年《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中国人群中,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或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病的负担。其中,目前非吸烟状态、轻中度饮酒、较高水平的身体活动、富含蔬菜水果且限制红肉的饮食方式、低脂肪等与主要冠脉事件(MCE)及缺血性卒中(IS)风险降低独立相关。约67.9%的MCE和39.1%的IS可归因于未能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DPP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方式干预能降低糖尿病的年发生率58%,二甲双胍才能降低糖尿病的年发生率31%。(生活方式的干预比药物效果还好)
西班牙学者2009年表于《睡眠》杂志的研究显示,与睡眠时间正常和≥6小时者相比,睡眠时间≤5小时的失眠症患者发生高血压风险最高。
2017年7月《肿瘤学年鉴》发表的一项中美国学者共同完成的研究显示,52%的男性和35%的女性癌症患者死亡与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超重、低果蔬摄入量、二手烟、体力活动少等)和感染因素有关,而与之相关的癌症发病比例在男性和女性分别为47%和28%。
2016年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一项研究显示,大强度的运动有助于防治慢病。能够降低14%的乳腺癌风险,21%的结肠癌风险,28%的糖尿病风险,25%的缺血性心脏病风险和26%的缺血性卒中风险。
可见中医提倡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形与神俱”能显著降低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所有疾病,您还认为从身边“小事”做起的养生保健是无用的吗?
事实证明,我们虽然不能删除生命中那些不喜欢的站点,但却可以通过养生,适当改变到站的方式与时间。
养生的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与虚弱,并保持心理和社会功能的正常。可见,没有疾病(心理与躯体)和虚弱是保持健康的基础。
养生保健具有两大作用:一是预防作用,消除生活中各种危害健康的危险因素,保护已有的健康,避免或延缓疾病的发生,这需要防微杜渐,得早从事。二是治疗作用,延缓现有疾病的进展,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这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所在。
扼住威胁健康的第一大敌——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是养生保健的首要任务。另外,养生还能延缓自然衰老的进程,让我们在岁月风霜的洗礼中成功地走向健康的晚年(成功老化)。
养生的难度
人生自古谁不死?所以,再成功的养生也必然以死亡谢幕,这是养生保健无法逾越的天堑。
身体是一个平台,生命是这个平台上演绎的精彩画卷,健康与疾病的博弈是生命的必然过程,人类虽然偏爱健康,但却无法拒绝疾病的登场。所以“在人们为健康做出越来越大的努力的同时,疾病也越来越多。”[1]许多慢性疾病其实是长寿生命的伴侣,养生就是维护好这个平台,让健康与疾病在生命中博弈的更久些。不能让健康独占生命,也是养生保健的难点之一。
在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生命过程中,养生保健既有它不可小觑的作用,也有它难以逾越的界限。
养生的真谛
养生就是为生命选择一个方向、一条道路,制定一个计划。集地域、季节、性格、性别、年龄、体质、嗜好、病情等众多数据于一体,综合评估,制定最佳的个性化方案,并将其融入到日常的饮食、运动、睡眠、情志等调养方案中。既要做到单项合理,整体协调;又要保持动态平衡,定期评估,践行终身。养生的最佳方案就是:适合自己的、个性化的、方便实施的、能融入生活的!
养生虽然始于寒热温凉、饮食、起居、情志、劳逸这些日常“小事”,但对实施养生计划的人却有基本要求。养生需要冷静的头脑、理智的心态、坚韧的毅力、恬淡的内心,这些都需要强大的心灵做后盾。因此,不是发自内心的养生都不会持久,不是源自内心追求的养生,都难有收获。
养生不是打乱我们的生活、增加痛苦的生命战场;不是信口雌黄、沽名钓誉者的名利场,不是标新猎奇、哗众取宠的浮夸宣传;不是急功近利、巧取豪夺的商业盛宴。那些以为看了几集养生节目、出入几次养生课堂、喝了几碗五彩豆汤、攒个秘方泡水代茶就是养生,就想收获健康长寿果实的人,不过是养生殿堂外的信徒,尚未窥及养生的真奥。
养生,既要有宗教般的虔诚与执著,又要有科学般的严谨与务实,还要有春雨润物般的宁静与力量。养生是贯穿生命的心灵修行!
参考文献
[1] 德.托·德特勒夫森.吕·达尔克.(贾维德,李建鸣译)疾病的希望.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38
本文是张晓阳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