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张晓阳 三甲
张晓阳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

失眠原来这么美

2586人已读

失眠是现代人类的病痛之源、临床最常见的病症之一,2006年中国睡眠研究会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内地成人有失眠症状者高达57%[1]。研究显示,失眠人群抑郁症发病率较非失眠人群高4倍。失眠已成为临床医生每天都要面对的问题,有时还非常令人头痛

近日,闲来有暇,附庸风雅,翻看唐诗宋词,读到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沉浸在优美意境中的我,无意中发现,苏东坡是在夜间失眠状态下创作的此诗。证据就是“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个意外的发现,让我兴奋的失眠了,也有了进一步的发现:

失眠与艺术原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失眠是横跨精神(心理)与躯体两个学科的疾病。都说跨界好,这不,失眠居然与艺术扯上了关系,而且这种关系竟然延续了两千多年。失眠就像艺术的孵化器,成就了许多艺术家灵感的爆发和传世之作的诞生,不信您随便翻开一本古代诗词集,就能看到那些文人在失眠状态下的惊世之作,这些绝美的诗词,不但给予后人艺术的享受,也为我们探寻古人失眠的病因提供了丰富的线索:

1.情感因素:这类最多,具体又可分为,①怀春的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活脱脱一个失眠的英俊少年。②思乡的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夜深人静,望月思乡,何以能睡?③思亲的如方寿的《思亲》:秋窗点滴两连绵,也似思亲泪未干。一夜蕉梧声断续,叫人辗转不成眠。天人相应,思乡泪未干,一夜静闻细雨声。④怀念故国的如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沉浸在这样的情感之中,叫人如何能安眠?

2.季节因素:如刘方平的《月夜》: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夜听虫鸣,心已如沐春,睡眠到成了累赘。白居易的《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雪折竹声脆,焉能有酣睡?

3.环境因素: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身处如画般的意境之中,倒头睡去就太煞风景了。李煜的《捣练子令·深院静》: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睡眠要的是心静,小院虽静奈我何?

4.饮食因素:苏东坡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吴文英的《醉桃源·元日》五更枥马静无声。邻鸡犹怕惊。日华平晓弄春明。暮寒愁翳生。新岁梦,去年情。残宵半酒醒。春风无定落梅轻。断鸿长短亭。酒,形似水,性似火,集水火于一身;心,静如水,急似火,宅水火于一寓。水胜则寐,火胜则寤,酒性如何全在心。

5.年龄因素:如白居易的《睡眠》:星河耿耿漏绵绵,月暗灯微欲曙天。转枕频伸书帐下,披裘箕踞火炉前。早觉常残夜,病力先衰不待年。五欲已销诸念息,世间无境可勾牵。有勾牵时睡不醒,无勾牵时常残夜,岁月不饶人!

中医对睡眠的关注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黄帝内经》中就有“不得卧”、“目不瞑”、“卧不安”、“不眠”等记载。还有治疗失眠的方剂——半夏秫米汤。医圣张仲景也有流传至今的治失眠名方,如黄连阿胶汤、栀子豉汤和酸枣仁汤等。中医虽然对失眠的认识和治疗有悠久的历史,但对失眠的忽视也令人费解。如形成于明清时期的中医问诊的重要指导——“十问歌”中居然没有睡眠的相关内容。开始,我以为古代医家对失眠的忽视,是由于当时的农耕社会,生活节奏慢,失眠病人不多。看到这些名诗佳作,我才明白,那些弃儒学医、自幼饱读诗书的古代医生,一定是陶醉在了诗词的美好意境之中,视作者的失眠病状于无物,对失眠演了一出“捉放曹”。

千百年前的李煜、李白、白居易、张继、苏东坡的诗词虽然惊世骇俗,巧夺天工。但他们失眠的病因却与今天的我们并无二致。不过,同样是失眠,我们感受到的是痛不欲生的愁苦,他们却玩出了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千古流芳。这就是差距!

我用中医的方法治疗过许多失眠的病人,常为取得的良好效果而沾沾自喜。行文至此,我在想:如果我的病人能在失眠的时候写出: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这样的诗词,我还舍得痛下猛药吗?

失眠原来这么美,真想让它再飞一会儿!

此文为遭遇短期失眠的患者疏解心情而作,换一个角度看待失眠,不必过于紧张,有利于恢复。临床治疗时,我对每一位患者都是认真和努力的。

附:失眠症的诊断标准[1]

1.诊断(标准):根据ICSD-3,慢性失眠症诊断标准如下,且标准AF都必须满足:A.患者报告,或患者父母或照顾者观察到患者存在下列1条或以上:(1)入睡困难;(2)睡眠维持困难;(3)比期望的起床时间醒来早;(4)在适当的时间点不肯上床睡觉;(5)没有父母或照顾者干预难以入睡。B.患者报告,或患者父母或照顾者观察到患者存在下列与夜间睡眠困难相关的1条或以上:(1)疲劳或萎靡不振;(2)注意力、专注力或记忆力下降;(3)社交、家庭、职业或学业等功能损害;(4)情绪不稳或易激惹;(5)日间瞌睡;(6)行为问题(比如:活动过度、冲动或攻击性);(7)动力、精力或工作主动性下降;(8)易犯错或易出事故;(9)对自己的睡眠质量非常关切或不满意。C.这些睡眠/觉醒主诉不能完全由不合适的睡眠机会(如充足的睡眠时间)或环境(如黑暗、安静、安全、舒适的环境)解释。D.这些睡眠困难和相关的日间症状至少每周出现3次。E.这些睡眠困难和相关的日间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F.这些睡眠困难和相关的日间症状不能被其他的睡眠障碍更好地解释。

短期失眠症的诊断标准与慢性失眠症类似,但病程少于3个月,且没有频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杂志.2017,97(24):1844~1856

张晓阳
张晓阳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中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