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屈颖伟 三甲
屈颖伟 主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

来谈谈“血尿”

1959人已读

无论是在门诊还是住院部,常有患者拿着尿液化验单找大夫,常问“大夫,我尿里有血,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血尿”

16018376-dab4b218a796dea4a988222efc9ee1dd-1.jpg

一、首先我们要了解血尿有哪些分类?

血尿,顾名思义就是尿中有血。尿液经离心后取离心沉渣做显微镜检查,如果沉渣中红细胞数≥3 个/HP(高倍视野)就是血尿。

血尿分镜下血尿和肉眼血尿。镜下血尿简单来讲,就是尿液颜色肉眼看基本正常,仅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红细胞;如果血尿严重时就会转为肉眼血尿,尿中大量红细胞,尿的颜色变成洗肉水样或者酱油色,鲜红色并有血凝块。通常每升尿液中如果有1-2ml新鲜血液时尿液颜色就会改变,肉眼就能看得到。

二、如果是血尿,红细胞从哪里来?

一旦明确是血尿,一定要追查尿中的红细胞从哪里来,是来自于肾脏还外?用相差显微镜检查尿沉渣中红细胞的形态,以确定红细胞来自于肾脏还是肾外。

1、肾性血尿:来自于肾脏的红细胞,由于经过肾小球滤过膜的挤压,红细胞往往失去正常的形态,变成环形、靶形、芽胞形或者皱缩,称畸形红细胞。如果尿中的红细胞大部分是畸形红细胞,畸形细胞数>60%(有说>70%),就可以认为红细胞来自于肾脏,称肾性血尿。肾性血尿常见于肾小球肾炎(尤其是IgA肾病)、高血压性肾脏病、过敏性紫癜肾病等各种肾脏病糖尿病肾病不会出现肾性血尿。

2、肾外血尿:来自于肾外的红细胞,由于没有经过肾小球滤过膜的挤压,红细胞的形态大多没有改变。如果尿中的红细胞大部分是正常红细胞,畸形红细胞数小于60%,就意味着红细胞来自于肾外,称非肾性血尿,也叫肾外血尿。常见于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外伤等肾外疾病。

还可以根据血尿的出现时机对血尿进行定位。

1、初血尿:血尿仅见于排尿之初,一般而言病变多在位置低的部位,比如尿道;

2、终末血尿:排尿行将结束时出现血尿,病变多在膀胱三角区、膀胱颈部或后尿道;

3、全程血尿:血尿出现在排尿的全过程,出血部位多在膀胱、输尿管或肾脏。其中全程无痛性肉眼血尿是肾癌、膀胱癌的典型表现,应予以重视。

三、血尿如何处理

由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外伤等引起的肾外血尿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比如抗感染、抗结核、碎石、治疗肿瘤等。

如果是来自于肾脏的肾内血尿,则根据情况进行处理。

1、血尿合并蛋白尿、高血压:考虑为肾小球疾病,常见于IgA肾病,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等。这些情况应进行肾穿刺活检明确诊断,根据病理结果,并结合尿蛋白定量和血压水平给予沙坦类或普利类降压药、激素等药物治疗。

2、单纯的肾性血尿:如果没有尿蛋白,没有高血压,一般见于隐匿性肾小球肾炎,或者家族性薄基底膜肾病。这两种疾病的血尿终身存在,但一般不会严重发展,所以不必害怕。单纯的肾性血尿,没有蛋白尿,没有高血压,可以不用治疗,只是定期检查就可以了。

3、生理性血尿,又称为运动型血尿,常指在运动后,剧烈活动后,劳累后出现尿液颜色为红色,常为一过性。多会出现于青少年,可于1-3天内自行消失。多数为生理性成年后不会出现。但一部分是由于隐匿性疾病加之运动刺激导致,如合并有尿路结石,肾小球肾炎,“胡桃夹”综合征等,如果运动后,出现两次及以上的患者,还是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

四、几种不是血尿的特殊情况

1、尿潜血阳性不一定是血尿。

尿潜血“+”是被询问最多的问题。尿潜血试验具体来讲,是尿中血红蛋白与试纸上的试剂发生反应,引起试剂颜色改变的原理,来判读尿中是否含有血红蛋白。颜色的变化越深,潜血的等级越高。但是,尿中的强氧化剂、大量的细菌也可以引起试纸颜色的改变,血管内溶血产生的血红蛋白滤过到尿中也引起反应,但这些都与尿中的红细胞无关。所以,尿潜血阳性,不一定是血尿。但是如果尿液潜血阳性,加上尿常规镜检发现红细胞,那要高度警惕了。对于单纯的尿潜血阳性,还是建议患者,不同时间段多次复查,以避免由于饮食饮水而导致尿液稀释,出现遗漏病情。

2、尿液发红不一定是血尿。

食用某些含有大量花青素的食物(如甜菜,红心红龙果,蓝莓等,易出现于婴幼儿阶段)或者服用某些药物(如利福平、氨基比林等)后,尿液也变成红色;当尿液中含有大量尿酸盐时,尿冷却后也可能析出红色结晶,但这都不是血尿。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做尿沉渣显微镜检查。

屈颖伟
屈颖伟 主治医师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