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李慧军 三甲
李慧军 主任医师
哈医大一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应重视极易误诊为慢性咽喉炎的反流性咽喉炎

48104人已读

相信很多患者都有因咽喉部干痒不适、疼痛、声嘶、异物感、烧灼感、口臭以及慢性咳嗽等症状到耳鼻咽喉科就诊而被诊断为“慢性咽炎”或“慢性喉炎”的经历,病人常历经多种检查描述有咽喉黏膜充血甚至肿胀、淋巴滤泡增生等表现,为此服用了大量的、多种的所谓咽炎药、消炎药等,甚至为此接受了激光、等离子消融手术也未获得实质性的疗效,有人甚至因此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样心理障碍。

说来您可能不相信,根据临床资料证实所谓的“慢性咽喉炎”的最主要病因的喉咽反流或胃食管反流,在这些病人群中80%以上是“反流性咽喉炎”在作祟。常见的咽喉部淋巴滤胞增生、声带白斑、声带充血水肿、增生型炎症甚至癌变都与反流有关。可能有些人要问我也没有明显的咽喉部灼痛、返酸、烧心、胃痛、胃胀等消化道症状怎么就能诊断为反流性咽喉炎呢,其实这也是容易误诊的原因之一,因为反流性疾病的患者中确有一部分没有明显的反流症状,或者说白天没有反流的症状而只在晚间睡眠时出现反流而被称为隐形反流,有些病人甚至在接受胃镜检查时也没有观察到反流的现象。如果医生这方面的知识有限或者不认真询问病史,追问有关胃病反流的蛛丝马迹,经常会被告知是慢性咽炎,长期误诊误治就在所难免了。至于患者也应该放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思维方式,配合医生在反流方面的排查和治疗。

那么反流性疾病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知道在正常情况下,当食物经食道进入胃的入口贲门后,贲门括约肌关闭,胃内食物和胃酸等胃内容物不能反流到食道或更高的部位。而当各种原因引起食道下段及贲门括约肌松弛,这种单向活瓣的作用就减弱或消失致使胃内容物经食道反流到咽喉部,更有甚者可以到达鼻咽部造成痰多,甚至通过咽鼓管蔓延到中耳腔引发中耳炎。反流物中的胃酸、胃蛋白酶或胆汁可以刺激咽喉部局部黏膜,引起上述咽喉部的不适症状,如果合并有胃动力障碍等情况或饭后平卧的情况下胃酸反流到咽喉部机会明显增加,症状更加明显。

因此,对于那些久治不愈、反复迁延的慢性咽喉炎患者,在排除了咽喉部实质性疾病,经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会诊排除哮喘等气道过敏高反应性疾病以及冠心病等心肌缺血性疾病后,医生和患者都应注意是否存在反流的可能,应该到消化科进行会诊进行胃镜检查、C14幽门螺杆菌检测等以明确诊断进行相应治疗。对于反流性疾病目前主要治疗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埃索美拉唑或奥美拉唑配合胃动力药和胃黏膜保护剂,进行抑制胃酸,促进胃排空,控制反流,促进糜烂黏膜或溃疡愈合的规范治疗,一般疗程不少于4周,推荐连续用药6-8周。有些即使没有明显反流症状的疑似病例也可以进行试验治疗,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应加用铋剂和抗生素的三联或四联药物10-14天。此外平时生活中注意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也非常重要,例如戒烟戒酒,勿食用各种刺激性食物、饮料,晚餐少食,睡前3小时不进食,睡前不大量饮水,可以喝半杯水冲刷咽部及食道,床头抬高或高枕垫肩等体位改变也有助于从重力作用方面控制反流。

诊治慢性咽喉炎,需要更新理念,目前亟待灌输“咽炎就是胃病”,“有咽炎、吃胃药”的观念。相信经过积极正确的治疗“慢性咽喉炎”患者都将获得满意的疗效。

李慧军
李慧军 主任医师
哈医大一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