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膀胱逼尿肌无力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膀胱训练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50岁以上男性发病率超过50%,80岁以上达到90%。前列腺增生患者由于下尿路梗阻,往往伴有膀胱逼尿肌代偿性增生,早期膀胱逼尿肌收缩力正常,中期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增强,晚期由于膀胱逼尿肌失代偿出现退化萎缩甚至纤维化,收缩力降低甚至无收缩,膀胱顺应性也随之改变。目前普遍认为主要原因是肌源性因素与神经源性因素,肌源性因素是由于逼尿肌细胞损伤,导致细胞和细胞间质发生组织学变化是主要的肌源性因素。神经源性因,因素比较复杂,主要是脊髓损伤、大脑损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
有下尿路梗阻症状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大约有10%~20%伴有逼尿肌无力,对于这部分患者,即使解除了前列腺的梗阻,也无法恢复膀胱功能。以往临床上对前列腺增生合并有逼尿肌收缩无力的患者不建议进行手术治疗,但是近年来临床研究发现,这类患者若是单纯行手术剜除前列腺组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患者的排尿问题,因为膀胱逼尿肌无力是长期下尿路梗阻导致,所以应首先行“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解除下尿路解剖性梗阻,术后再行膀胱功能训练联合药物辅助治疗,解决下尿路动力性梗阻,从两个方面去除病因,才能使患者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与传统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相比,不受前列腺体积大小的限制,同时手术时间短,术中术后出血少,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短,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等优势。
术后膀胱功能训练是临床常用的机体康复方法之一,具体来说首先是早晨起床后夹闭导尿管,适量进食后饮水,不宜短时间大量饮水,一般2至3小时后,当感觉膀胱充盈,有尿意时,开放导尿管排放尿液,一般开始时会有200至300ml尿液,后期会有300至500ml尿液,放空尿液后再次夹闭导尿管,如此重复,形成个体化排尿习惯。此训练建议白天进行,夜晚开放导尿管,否则会影响患者的正常睡眠。四周后在每次开放导尿管前,让患者全身放松,尝试屏气用力增加腹压自己排尿,拳头或手掌持续轻按脐下区域,同时陪护人员开放导尿管。膀胱功能训练目的是保持膀胱接近正常的舒缩状态,防止尿量过多或过少,同时可以减少夜间导尿影响睡眠,排尿意识和反射性排尿训练,改善膀胱储尿和排尿的功能,促进排尿反射的形成,增加加腹压促进膀胱排空,减少尿潴留的发生。
溴吡斯明是抗胆碱酯酶药物,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膀胱逼尿肌收缩,改善下尿路梗阻,提提高尿流率,从而达到下尿路功能的部分恢复,减少下尿路功功能障碍导致的尿潴留,长期留置导尿管对机体的影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间歇性导尿虽然也可以定期排空膀胱,但有引起尿道损伤和感染的风险,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不建议非医务人员进行自我间歇导尿。
本文系夏炜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是夏炜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