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婴儿固体食物引入原则
到了4-6月龄(早产儿需纠正月龄),宝贝们能量和营养需求更多了,消化能力也有提高,要准备引入固体食物(辅食)了。但是,究竟该如何添加,成为宝妈们的喂养难题……其实,如果你掌握了原则和规律,就没有那么难了。 今天,吴医生就跟宝妈们谈谈固体食物(辅食)引进方法及常见困惑。

均衡的营养及科学的喂养,是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及时、合理地引入固体食物(辅食),对早产儿顺利完成追赶性生长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引入固体食物(辅食)时,照护者要有充分的准备,包括喂养知识准备、必要的物质准备……

一、固体食物(辅食)引入的总原则
1、从一种食物开始
建议从引入“强化铁婴儿米粉”开始,如果有食物过敏家族史的宝宝,则从纯净的米糊开始添加。
每次只喂一种新食物,观察4~7天内有没有不良反应,如果排便正常,没有过敏的表现,再尝试另一种。
引入新食物时,避免辅食混杂喂养,否则,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无法查清哪种食物惹的祸。
2、从流质到固体食物
食物性状:稀薄糊状(时间宜短暂)→泥糊状→颗粒+泥状→软烂固体→固体食物, 循序渐进引入辅食。
如果直接给固体或半固体食品,可能诱发消化功能紊乱;但长期给予稀薄糊状食物,未逐渐升级为泥糊状、颗粒,则容易营养及能量不足,影响生长发育。

3、从少到多
从一勺、一口开始,逐渐到四五勺,再到小半碗,每天只喂一餐,如果婴儿没有出现抗拒反应,在不减少奶量的前提下,随月龄增加而渐增次数(详见后续文章)。
4、不宜久食流质食物
咀嚼敏感期一般在6个月左右,如长时间给宝宝吃流质或泥状食品,会错失咀嚼功能受到锻炼的关键期,影响早产儿适应能力的提高。需要随着月龄增加,调整辅食的营养构成、性状,增加数量及种类;
在喂养稀糊状固体食物1周后,婴儿消化道已耐受,可以循序渐进地过渡到泥状食物、颗粒状、碎块状、片状或条状……
5、固体食物(辅食)不能代替乳类
引入固体食物,是补充乳类喂养不能满足快速生长需求,引入过程要顺应月龄及消化能力;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婴儿添加辅食后,会使奶量明显减少,反而导致体重不增,生长发育减速,说明引入固体食物的方法不恰当,需要求助于你的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尽快去调整。
婴儿期的主要食物,一定是母乳或配方奶,而固体食物,则是乳类的补充,而不是替代!
所以,不可以减少奶量是是前提,也是引入固体食物的最基本原则。

二、前期准备
到了4-6月龄(早产儿需纠正),婴儿已经会坐,开始发出引入固体食物的信号,家长要认真观察并解读婴儿的表现,他们会用身体语言告诉你,是否该引入固体食物,根据发育程度不同,每个婴儿的时间略有差异。
关键词——尝试、体验、熟悉,味觉记忆。
1、纠正4-5月龄:从喂养知识储备开始。
父母需要通过自学,或者参加早产儿门诊的辅食喂养课程,提前储备喂养知识;
2、物质准备:强化铁婴儿米粉,婴儿专用餐椅,婴儿辅食机,婴儿专用餐具,如:小勺、小碗,婴儿专用圆钝的叉子(可叉可舀,一定要圆钝避免叉伤)等,以方便婴儿自我喂食技能的学习;
三、味觉敏感期
到4-6月龄对味觉非常敏感,他们喜欢尝试、愿意接受不同味道,已经产生味觉记忆,有研究显示,婴儿更喜欢吃味道熟悉的食物。
充分利用敏感期,多样性地引入固体食物,帮助婴儿摄入均衡的营养,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如果过了敏感期,很多婴儿会本能地排斥陌生的味道,易发生偏食、挑食、厌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

四、特别提醒
1、5-6月龄的婴儿
必须以奶为主,保证配方奶不少于700~800ml/天;母乳喂养则不少于5~6次/天,引入固体食物(辅食)是加法,而不是替换,因此,不可因吃辅食而减少奶量,以免影响正常生长发育;
2、添加频次
从每天一餐开始,最好选在上午的两次奶之间,便于对食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3、婴儿餐具喂养
用勺、碗、杯子等喂养,杜绝用奶瓶喂米糊等错误行为,允许婴儿用手抓食,允许抢勺子学习自助进食,鼓励婴儿学习进食技能,有助于促进眼、手、口动作的协调,促进宝宝的脑发育;
4、进餐地点、环境和气氛:建议在婴儿专用椅上进餐,安静免打扰,专心进餐,避免养成边吃边玩、边看电视边吃等坏习惯,有助于培养婴儿的专注力(减少上学后注意力涣散),进餐气氛轻松、愉快;
5、不强迫婴儿进食
允许婴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不喜欢的食物用其他的食物进行营养替代,允许婴儿手抓食物,并鼓励其学习自我喂食的技能,避免营养素失衡;
6、辅食要适量
以不影响吃奶、重在尝试为原则,从半勺米粉、一勺米粉开始,米糊量最多不超过半小碗(婴儿碗),每日一餐;
7、进餐时的互动
进餐时,跟宝宝讲与食物有关的词汇,给宝宝示范咀嚼、吞咽动作,让婴儿学习、模仿;
8、不宜添加新食物的时间
在身体不适或生病期间,婴儿不容易接受新食物,反而会排斥,;
9、注意进食安全
喂养时宝宝用餐具弄伤自己,在情绪不好哭闹、大笑时,均容易发生食物呛入呼吸道,注意食物的温度,避免烫伤等意外事件;
10、定期体检,监测发育
定期体检可以监测生长发育状况,听从医生的喂养及营养指导,避免不当引入固体食物,发生营养素及能量不足,导致生长发育落后;
五、喂养的家庭观察
关键词--食物不良反应、消化能力;
1、引入新食物
每引入一种新食物,先观察3-5天,主要了解婴儿对新食物的反应,观察有无颜面、口唇周围红肿、皮疹等过敏表现,以及呕吐、腹泻及粘液、血便等消化道不适的表现,如果出现异常,立即停止该食物;
2、食物不良反应
如果出现过敏、消化不良、腹泻等食物不良反应,首先确认是哪一种食物引发,立即停用,并记录下来以避免食用;
在休息一周后(原来的旧食物可以继续)再尝试另一种新食物;
3、铺垫和过渡
4-6月龄为正式引入固体食物做好准备及铺垫,重点在于对各种新食物味道、性状感受和尝试,学习使用勺子新的进食方式,暂不追求摄入量。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
(吴香兰医生原创,发表于2017年8月20日个人科普公众号)
本文是吴香兰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