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腹血糖VS餐后血糖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升高,很多人都知道在体检时查空腹血糖来了解否认患有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也很重视测空腹血糖,只要空腹血糖正常了,就代表着自己的血糖控制达标了,甚至一些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也只是监测空腹血糖,其实他们都忽略了餐后血糖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有必要来共同学习空腹血糖与餐后血糖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糖代谢的几种情况(见下表),正常人的血糖标准是:空腹血糖小于6.1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7.8 mmol/L。
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后,于次日早餐前采血测量的血糖值,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因受饮食等外界的刺激因素影响较小,可以比较准确的反映出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如果空腹血糖过高,超过 ≥7.0 mmol/L,提示可能存在糖尿病。对于已经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来说,也能反映出降血糖药物对血糖的控制情况,为调整药物剂量提供依据。
温馨提示:空腹血糖是指空腹过夜后早晨的血糖,午饭前及晚饭前血糖仅可称为“餐前血糖”,而不能说是“午饭前空腹血糖”或“晚饭前空腹血糖”。
餐后血糖包括早、中、晚餐后2小时测定的血糖,最常用的是早餐后2小时血糖。餐后血糖代表葡萄糖负荷后的血糖水平,反映的是糖负荷后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餐后血糖是早期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如果餐后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可引起心脑血管病变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对于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三餐后的血糖测量有助于调整三餐前胰岛素剂量。
温馨提示:“餐后2小时血糖”这个概念应从吃第一口饭计算起,而不是进餐完之后的2小时血糖。
只查空腹血糖有何不足
1. 只查空腹血糖,容易漏诊糖耐量减低患者或者以餐后血糖升高的糖尿病患者。有研究显示,只通过空腹血糖筛查糖尿病,可使46.6%的糖尿病患者和70.7%的糖尿病前期患者漏诊。
2. 口服降糖药中的某些药物(如阿卡波糖、瑞格列奈),主要是控制餐后血糖,餐后血糖的测量能更好的帮助选择降糖药。不查餐后血糖,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无法准确调整三餐前胰岛素的剂量。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