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松山_好大夫在线
微信扫码

微信扫码关注医生

有问题随时问

收藏收藏

医学科普

有了贫血该怎么办?

发表者:刘松山 人已读

莫名贫血

68岁的张女士,平时消化不好、容易拉肚子。半年前,开始头晕、走路有些没劲。到住家附近的诊所看病,医生说是“气血虚”,开了些中药。半个月后,乏力疲倦的症状没有改善,开始白天容易打瞌睡了,没精打采的。先后去了医院的消化科、神经内科看病,查血后发现是血红蛋白只有73克/升的中度贫血,距离正常女性的110克/升下降了很多,其它都没有问题。医生说,贫血其实不简单,得看血液科,张女士有些紧张。做了骨髓等不少检查后,除了贫血还是没发现其它问题。血液科医生开了一些治贫血的基本用药,3个月下来贫血还是没有纠正,就建议在家休息、观察。

张女士的疲倦乏力、容易打瞌睡的情况让她难受,想到还是得治疗,就试试中医吧,于是开始吃中药。到了成都市一家大型公立医院血液科吃中药,医生给予补益肝肾、益气养血的方法。半年后,血红蛋白逐步回升,贫血慢慢得以纠正,已快恢复正常了。

松山感悟:

生活中,贫血、气血虚是经常听到的两个名词。贫血是西医名词,是血常规检查中的“血红蛋白”指标低于正常值,分别以不低于90克/升、60克/升、30克/升,称为轻度、中度、重度贫血贫血背后常有原因、有背景疾病,老百姓、甚至非血液科医生都缺乏这一认识,往往是贫血为基础的疾病进展了才发现大祸临头。气血虚是中医名词,不一定会有血红蛋白下降,以疲倦乏力、提不起气、不想说话为基础表现,类似于西医的亚健康状态、疲劳综合征,多与久病体虚有关系。贫血与气血虚容易混为一谈,区别在于前者一定会血红蛋白下降。

轻度贫血时,人体能代偿而不易被发现。随着贫血的加重,会出现与气血虚类似的症状。贫血与气血虚都容易出现共同的认识误区:食疗补血、盲目吃补药以补血,甚至纯中药纠正很严重的贫血。有时这种补气血的方法也能奏效,一定程度地改善贫血,但如果背景问题严重,单纯补气血虚就力不从心,因为问题没解决。定期检查血常规确认没有血红蛋白的下降,补益气血才可行。危险的情况是,血红蛋白下降之后,又有其它血液指标的异常:如白细胞、血小板异常,淋巴结肿大,其它全身症状或脏器功能的变化,如发热、疼痛等,就要高度重视,立即到医院就诊检查,或许早期就能发现大问题。

张女士所患的贫血,经过系统规范的检查,与贫血最有关联的血液专科检查如骨髓检查、血液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后,采取中医的方法,但是定期的血液监测并未停止。幸运的是,血红蛋白恢复了正常。如果在中药治疗中,病情变化、血红蛋白等贫血指标未见好转反而恶化,都是重复规范检查的重要信号。

提醒:有了贫血,要搜寻贫血原因、定期复查追踪。那种不找原因、盲目“补气血”的民间认识,是不了解贫血关系了很多疾病,有重大隐患,因为可能是很多疾病的初发症状、疾病过程中的中间环节或伴随表现。与贫血有关的疾病有:血液病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各种实体肿瘤性贫血,失血性贫血,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慢性肾病等等。

image.png

本文是刘松山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收藏
举报
×
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扫一扫”,即可分享该文章

发表于:2018-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