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科普(一)
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关节,位于下肢的中部,不仅需要承担身体的重量,还要完成屈、伸、内旋、外旋等复杂的动作,日常活动中的跑跳行走运动中,它还要承受巨大的各种爆发力。它的周围没有丰厚的肌肉组织,不像髋关节周围,有丰厚有力的臀肌包裹,因此受伤害出现膝关节疼痛的几率大增。63岁的柳大爷年轻时身体硬朗,非常能干,从早忙到晚,从不知疲劳,近3年逐渐出现了膝关节疼痛不适,还觉得膝关节特别怕冷,用手掌捂住膝盖就觉得舒服,平路走久了或者蹲起、上下台阶后膝关节疼痛加重,屈曲时还可以感觉到膝盖咯嘣咯嘣响,早晨起床时膝关节也酸痛,连屈膝时也觉得僵硬,严重时经常要蹭着挪步,每一步都步履艰难。最怕着凉吹风,夏天也不敢暴露膝关节,要穿长裤,一旦膝盖受风,就觉得膝关节特别难受,有时整晚难以入睡。
俗话说:树枯根先竭,人老腿先衰。人过了48岁,常会感到膝盖酸软无力,屈伸时膝盖沙沙作响,有时还有疼痛的感觉,休息、热敷后常可缓解。这都是膝关节老化的表现,属于退行性改变,这些信号都预示着衰老的到来。
膝关节是结构非常复杂的关节,看上面的示意图片,膝关节由股骨髁、内外侧半月板、胫骨平台、髌骨、前后交叉韧带、关节囊、内外侧副韧带组成,可以完成屈曲、伸直、内外旋转动作,承担肢体的重力传导。
不同体型的人群,那种体型更容易患骨性关节炎呢?肥胖或经常负重是膝骨性关节炎的诱发因素。我们身体的重量通过腰椎、髋部、股骨向下传导,通过膝关节,传到胫骨,然后到踝关节、足部。双足站立时,体重被分配到左右膝关节分别承担,当我们单脚站立,身体的重量无疑只能由一个膝关节承担,60公斤和75公斤体重的两个人,膝关节承担的重量是不同的,在更大的体重或负重压力下,膝关节磨损的程度也更大。
一个体重过大或者经常背负重物的人,他的膝关节的磨损退化的程度是比一般人严重。研究证实,身体的重量和下肢骨性关节炎的程度成正比。在居民中的调查也发现,肥胖人的骨性关节炎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此,为了保护膝关节,也要保持适当的体重。
膝关节是人体下肢中部特殊的“轴承”,轴承的光滑面就是关节软骨。膝关节处的股骨髁和胫骨平台的骨骼并不直接接触,而是隔着白色的、光滑而富有弹性的关节保护垫,医学上叫做“关节软骨”和 “半月板”,它的作用就是保护关节骨质,缓冲压力。年轻力壮的时候,浑身关节润滑自如,弹性很好,可以承受较强的冲击和剧烈的运动。年纪大时,关节润滑欠缺,弹性变差,不能承担较强的冲击和强烈的运动,当进行这样的运动后,就会出现膝关节的酸楚疼痛不适。因此不光要保护骨质,还要特别保护关节软骨。
25岁时骨关节的灵活性达到顶峰,接下来骨关节开始逐渐退化,它的弹性也是一年比一年差,软骨逐渐变性老化,关节润滑减少了,骨质增生增多了。人到中老年,关节经过几十年的磨损,关节软骨明显退化了,弹性降低了,抗压性减弱,表面粗糙了,甚至出现大小不一的破洞,以至于膝关节活动到某一个角度,关节处的骨骼直接发生摩擦,引发膝关节疼痛、肿胀等多种症状。
从性别上看,女性更容易出现骨关节炎,这是为什么这?这是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决定的。绝经期及以后的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快,破骨细胞过于活跃,使骨矿含量减少,这是绝经后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中老年人骨量减少,是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生理机能衰退的一个必然现象。40岁以后,人体每年以0.25%一1%的速度丢失骨质,男性的丢失速度直到老年几乎不变,而女性从将要绝经开始,骨丢失速度加快,约为2%-3%,甚至达到5%,这种丢失率可以持续5-10年,尤其在绝经后3年内骨量丢失速度最快。因此全社会都应该特别关注绝经期前后的女性的身体健康,此刻她们需要特别的关照。
本文是李守国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