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吴安华 三甲
吴安华 主任医师
盛京医院 神经外科

医·术|卖书女子莫名变丑 医学生一个建议救了她

1278人已读

小红(化名)是沈阳一位常年卖医学书籍的人,去年,一名前去购书的医学生发现她的面容近年来有明显的改变,原本漂亮的脸庞逐渐变丑了,怀疑她得了生长激素型垂体瘤,建议她做垂体激素检查和增强核磁检查。小红听取意见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显示她的确得了垂体瘤。在中国医大一院神经外科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吴安华的帮助下,肿瘤被成功切除。术后一年多,小红进行了复查,肿瘤没有复发,症状得到缓解,面容也越来越漂亮了。

640.jpg

吴安华表示,生长激素型垂体瘤面容特点是面增长变阔,眉及双颧隆突,巨鼻大耳,唇舌肥厚,下颌渐突出,牙齿稀疏,鼻翼与喉头增大,眼睑肿胀,容貌趋丑陋。垂体瘤起源于垂体,垂体是人体的内分泌中枢,如果将人头部看成一个球体,垂体基本上位于这个球体的中心。除了位置深之外,垂体所处的部位也十分重要,简单的说,垂体上方通过垂体柄与大脑底部相连,同时上方与视神经接近,旁边就是头部最主要的动脉血管颈内动脉。虽然位置深结构复杂,但幸运的是人头部有一个通道(鼻腔)可以较直接到达垂体局部,另一个比较幸运的条件是大多数垂体腺瘤较软(可以通过吸引器吸除),因此即使通过一个狭窄的通道也往往能够达到全切,这是目前盛行的显微镜下经鼻垂体瘤切除的基础。然而对于较硬的垂体瘤,或向上或向两旁生长的垂体瘤,往往需要结合其他手术方式,或结合其他治疗手段(如放疗

ii640.jpg

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手术有一个较明显的缺点是对于局部结构的显露有限。随着科技的发展,神经内镜技术在垂体瘤的治疗中显示了越来越大的优越性,其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可以明显扩大对于垂体部分细微结构的显露,这是因为神经内镜可以接近垂体进行观察,因此可以在手术中观察肿瘤的切除程度,观察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特别是与重要结构如颈内动脉的关系,从而可以最大限度的切除肿瘤,并减少对于重要结构的损伤。神经内镜在某种意义上是显微镜的延伸,也是医生视野的延伸,因此在经鼻手术过程中可以明显减轻对于鼻腔正常结构的损伤,大大缩短了手术恢复的时间,也使手术的安全性更高。然而神经内镜手术需要医生对于局部解剖结构有深刻的理解(特别是内镜下解剖),同时需要医生经过系统的神经内镜培训,熟练掌握神经内镜下的手术技巧。

需要指出的是,手术仅仅是垂体瘤治疗的一个手段,应该根据每个病人的不同情况及不同要求,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药物,手术,放疗等)。对于垂体瘤的不当治疗往往可以产生灾难性后果,影响一生。

吴安华教授团队中,高伟医生和韩帅医生长期从事3D打印垂体瘤手术训练模型和人工智能识别垂体瘤面容的研究,已经收集近10 年300多例有面容改变的垂体瘤患者影像,用人工智能的方式对比人群中的面部照片来发现潜在患者,从而真正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吴安华
吴安华 主任医师
盛京医院 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