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图标 网站导航
搜索

打开好大夫在线App
快速获得医生回复

赵家胜 三甲
赵家胜 主任医师
上海市同济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

别忘了,这些高血压是可以治好的

3779人已读

29岁陈小姐是一位年轻的妈妈,5年前因为“头痛、心悸、怕热”,体检发现血压高,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也没坚持服药治疗。20171230日因“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0小时”就诊上海同济医院急诊科,头颅CT发现“右侧脑出血”,遂入住神经外科紧急手术治疗,术后所幸未遗留任何残疾。住院期间血压最高达到213/141mmHg,心率149次/分,胸部CT检查时意外发现“左侧肾上腺肿瘤”。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个肿瘤和高血压之间有没有关系,一个月后患者再次入住我院内分泌科,检查结果证实该肿瘤过多分泌了一种升压物质--去甲肾上腺素。由于分泌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的肿瘤细胞能够被铬酸盐染成棕色,故而被称作嗜铬细胞瘤”,它正是导致小陈这么年轻就发生严重高血压和脑出血的罪魁祸首。2周后,泌尿外科医生仅在患者腹部打了3个小洞,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切下这个瘤子,术后血压和心率完全恢复正常,所有烦恼一刀了之。

51岁李阿姨,因“反复头晕、乏力”被诊断为高血压12年,口服“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左旋氨氯地平、美托洛尔缓释片和哌唑嗪等五种高血压药物,血压仍波动在160/90180/110mgHg之间,她每次就诊开完药就走,也不问问血压为什么控制不好。她后来有幸入选了内分泌科“难治性高血压人群原醛筛查”项目,结果查出来她体内的一种激素“醛固酮”水平很高,这个激素是我们人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肾上腺分泌的一种保盐激素,如果分泌过多会导致体内盐分过多从而引起高血压CT检查证实右侧肾上腺长了一个腺瘤,结合病史考虑诊断为“右侧肾上腺腺瘤引起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令人惊奇的是,切除这个瘤子之后,高血压完全治愈,李阿姨再也不用每个月来医院排队配药了。

60岁吴先生,刚退休就发现血糖高,为进一步明确是否糖尿病”住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查房时发现患者有高血压,腹部肥胖而四肢相对瘦小(腹型肥胖),怀疑他的糖尿病高血压可能是继发性的”。于是检查发现皮质醇水平显著升高、节律丧失而且不能被小剂量地塞米松所抑制,故考虑“皮质醇增多症(库欣综合征)”。进一步追根朔源,垂体核磁共振显示“垂体瘤”,原来是这个瘤子在作怪,它分泌过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者作用于肾上腺皮质产生过多的皮质醇,进而引起高血压糖尿病。不出意外,切除垂体瘤后,血压和血糖恢复正常。

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多数人的印象当中,高血压是终生毛病,得了高血压意味着要吃一辈子药。的确,大多数高血压病人原因不明,我们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又叫“高血压”,需要终身服用降压药,但也不要忘记还有少部分(约占5~10%)高血压病人是可以找到病因的,叫做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又以“内分泌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为最常见。而内分泌性高血压通过手术或加用某种有针对性的特殊药物是可以得到根治或者显著缓解的。目前为止,至少有以下十四种内分泌代谢疾病可以引起高血压:1.嗜铬细胞瘤;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3.库欣综合征;45.11β羟化酶缺乏和17α羟化酶缺乏引起的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6.肾上腺皮质癌;7.原发性皮质醇抵抗(糖皮质激素受体突变)8.表象性盐皮质激素过多(先天性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缺陷或后天获得性抑制此酶,如长期服用甘草制剂)9.假性醛固酮增多症(Liddle综合征)10.妊娠加重的高血压(盐皮质激素受体激活型突变);11.甲亢;12.甲减;13.原发性甲旁亢;14.垂体生长激素瘤。这些疾病除了高血压外,还有其他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临床医生要善于在纷繁复杂的临床表象中抓住线索,一查到底,找到疾病的真正元凶。

高血压病人那么多,茫茫人海中怎么样才能找到内分泌性高血压呢?一般来讲,出现下列情况要考虑到内分泌性高血压的可能性:1.青少年儿童高血压伴性发育或体格发育异常,如外生殖器畸形、性早熟或性幼稚、身材高大等;2.早发高血压或中风40岁以前发病;3.有明显的高血压遗传家族史4.难治性高血压,服用三种以上不同种类高血压药物,血压仍控制不佳或需要四种以上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5.高血压伴异常体貌者,如体毛增多(女性)、向心性肥胖、满月脸、肢端粗大、眼突颈粗、粘液性水肿面容等;6.高血压伴代谢异常者,如高血糖、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等。高血压患者有上述表现者应尽早到内分泌代谢科去排查内分泌性高血压,争取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作者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主任医师 赵家胜

赵家胜
赵家胜 主任医师
上海市同济医院 内分泌代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