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发表者:方静 人已读
“方”氏改良联合筋膜鞘悬吊(CFS)矫正低龄儿童(3岁及以上)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新方法恢复自然美(手术效果对比图)
典型病例1:男,3岁,右眼正常,左眼重度上睑下垂
术前平视和上转的状态
术后第1天 依次为(水平注视,上转,下转,闭眼),上转时左上睑灵活,下转时左上睑随动受限,闭眼稍困难。
术后2周 依次为(水平注视,上转,下转,闭眼),下转时上眼睑随动明显好转,闭眼轻松。
典型病例2:女,3岁半,双眼上睑下垂(右眼轻度,左眼为中度)。手术右眼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左眼为改良联合筋膜鞘悬吊术(CFS)。依次为(水平注视,上转,下转,闭眼)
术前
术后2周 依次为(水平注视,上转,下转,闭眼)
典型病例3:男,3岁,右眼重度上睑下垂
术前和术后对比
目前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主要有3个大类的手术方式:CFS悬吊、提上睑肌缩短、额肌悬吊。
中、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严重影响外观及视力发育的眼病,治疗不及时不仅可引起遮盖性弱视,严重影响立体视觉的发育,还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尤其是3岁左右逐渐有自我认知能力,并开始上幼儿园的幼童)。本人采用“方”氏改良CFS(自命名,以区别于传统CFS)治疗方法,很快恢复了患儿自然的外观。CFS是上眼睑的深层翼状韧带,位于上直肌和提上睑肌前三分之一的肌间隙内,一个与提上睑肌完全平行相随的有弹性的组织,通过它可以利用眼球上直肌以及残留的提上睑肌的力量,来替代没有力量的睁眼肌肉——提上睑肌。通过对传统CFS术式进行的改良,解决了传统CFS术式易复发的问题。这种改良术式不仅新建的睁眼力量与上眼睑原该有的睁眼力量方向完全一致,而且与眼球的运动相协调,形成的双眼皮自然持久,复发率大幅度降低。
以往的中、重度上睑下垂一般是通过额肌悬吊提升上眼睑的位置,可用硅胶条,筋膜或额肌瓣悬吊术。此类手术术后静态外观好,但其最大的问题是术后有很长时间患眼闭合不全,继而发生暴露性角膜炎。并且由于额肌悬吊力量的方向发生了近乎90度角的改变,就使得上眼睑与眼球的相对位置和贴附度发生了改变,如果是单眼做了这样的手术,更造成双眼睁眼不对称,向下注视时术眼上睑迟落明显(下转露白),向上注视时上睑上抬僵硬,动态外观欠佳。额肌悬吊术的另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时间推移,双重睑(双眼皮)大多会逐渐消失,外观会受一定的影响。
对轻度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推荐提上睑肌缩短术。该术式完全符合正常解剖,术后效果好,术中损伤小,是轻度上睑下垂的不二术式。对于中、重度上睑下垂,由于术中还需要离断节制韧带,破坏了眼球的悬吊固定系统,且该术式对重度上睑下垂的矫正效果稍差并易复发,术后上眼睑动态运动外观也欠佳(下转露白),相比CFS没有明显优势,故不作为首选。
归纳起来,轻度先天性上睑下垂优先选择提上睑肌缩短术,单眼的中、重度上睑下垂优先选择改良CFS悬吊术。如果是双眼的中、重度上睑下垂,改良CFS和额肌瓣悬吊术均可以选择。不过本人还是倾向于改良CFS术。 由于三类手术方式(CFS、提上睑肌缩短、额肌瓣悬吊)各有优缺点,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灵活选择,三种方法可以互为补充,尤其是对于做过某一型术式后复发的病例。
总结一下改良CFS悬吊手术的优点:①创伤小;②很快恢复自然,尤其是术后眼睑闭合好,眼睑闭合不全很快恢复;③术后眼睑上转和下转随眼球转动较好,眼睑动态运动较自然。4.无需植入生物材料,避免了排斥反应。
低龄儿童改良CFS术的缺点:全麻手术,术中悬吊上眼睑量很难把控(大龄儿童和成人局部手术,术中可以随时调整上眼睑上提的高度),初学者慎用!
低龄儿童改良CFS术式的适应症:3岁及以上单眼或双眼的先天性中、重度上睑下垂(轻度首选提上睑肌缩短术);小睑裂综合征;额肌瓣悬吊术或部分提上睑肌缩短术术后复发的病例。
低龄儿童改良CFS术式的禁忌症:与传统方法相同。 独有的禁忌症还包括上直肌麻痹,咀嚼瞬目综合征。
本文是方静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发表于:2019-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