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井达
主任医师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
手足外科
腱鞘囊肿
4951人已读
腱鞘囊肿是一种非真性肿瘤,为手部常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物,囊肿内含有粘液,多由浅表滑囊经慢性劳损或关节囊薄弱及关节腔压力增高诱发所致,好发于任何年龄,20-40岁多见,儿童也不少见。常生长于手腕、足背或关节腔区域,外表光滑、坚韧、界限清,部分囊肿还有一定的活动度。
患者常因肢体肿块就诊,俗称“筋疙瘩”,影响外观,部分病人伴有疼痛,无力等症状,担心自己得了恶性肿瘤就诊。10%的病人以往有外伤史,可能与单一重复性的活动形成的微损伤有关,是否与职业相关并未考证。一般腱鞘囊肿不会发生恶变。但恶性肿瘤误诊为腱鞘囊肿的不少见。腱鞘囊肿有的自诉几天内发现、有的几个月或几年逐渐长出来,有的休息时缩小、活动时增大,有的反复出现又反复消失。
辅助检查:B超为首选,X线片不显影,泛影葡胺、吲哚菁绿关节腔造影可追踪囊肿蒂部延伸的范围。较少使用核查共振及动脉造影确诊,除非毗邻血管神经。有学者推测在囊肿与关节腔之间可能存在一种单向瓣膜结构。
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
治疗:
1.保守治疗:局部按压、注射透明质酸钠、硬化剂、针刺抽吸滑液后注入醋酸氢化可的松等。
2.手术治疗:手术是治疗腱鞘囊肿的常用方法。但并非根治性手术,切除彻底能使囊肿复发概率降低。注意切口的选择,避免线性瘢痕挛缩导致关节活动受限。无数据统计关节镜切除预后一定优于传统手术切除。
本文是刘井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